【你來報報】
台灣每年有上萬公噸的「庫存布」。這些用不到的布料往往束之高閣,難以重見天日。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截至2016年底,台灣已有8萬公噸的庫存布,相當將近7萬台轎車的重量。更可怕的是,庫存布正在以每年1萬公噸的速度激增,如果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庫存布只會越來越多。
什麼是庫存布?
布廠需要安全措施
布廠通常會生產超過客戶訂單的碼數,確保有布料替補瑕疵品,而訂單越大,庫存布產生越多。例如,訂單為1萬公斤,會生產1萬700公斤。交貨時,客戶會退回不符合需求的布料,如果布廠因此需重新啟動機器、調染劑等等,將會增加成本,也不能保證製出的布料與原先那一批完全相同。最後沒有成功交貨出去的布料,便成為庫存布。
此外,布廠在研發新布種時,為確保生產穩定性,一次會打樣很多種試樣布,而不符合研發需求的布料,便成為庫存布。
製程失誤
製程失誤是另一個導致庫存布的管道,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1. 染整製程中顏料比例造成染出來顏色有所差異,客戶對色不合格。
例如,100公斤的胚布需要顏料3公克,但技師放置4.5公克導致染出來的顏色太濃,交貨時客人反應顏色太深,需要減20%顏色,這時工廠端會做「剝色」工程讓顏色掉一些,但剝色工程中一直核不到正確色導致加熱過頭,布料顏色偏差修復不了,最終便成為庫存布。
2. 紗線設定會導致紋路、彈性、垂墜等不符合消費者需求,便成為庫存布。
3. 功能助劑比例拿捏錯誤,便成為庫存布,例如撥水助劑。
「功能助劑」是指在某些產品或材料中添加的特定成分,以賦予產品特殊的性能或功能,目的是增強產品的某些特性,使其更符合使用需求。撥水助劑是一種常見的功能助劑,它通常用於製造衣物、帆布、帳篷等產品,使這些材料具有防水性,能夠抵擋水分的滲透。如果在生產這些產品時,撥水助劑的比例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的防水性能不足或過度,從而影響產品的品質和效能,造成庫存貨品的情況。
目前主要處理庫存布的方式
麗特絲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指出,目前台灣紡織廠針對庫存布問題最主流的因應方式為囤積與燒毀。對於布廠來說,庫存布是一大禍患,因為覺得可惜,不願賤賣或燒毀,於是日漸累積囤積在倉庫中的庫存布使布廠越來越無法負荷。然而布料會因為放置太久、潮濕而滋生黴菌或是蟲蛀等原因無法使用,最終只能燒毀。其次的解決辦法則是賤賣庫存布,或將庫存布製作成燃料棒。
讓每批庫存布都算數
紡織業造成的污染十分嚴重,世界銀行的一則報告指出,全世界20%的工業水污染皆來自於紡織品生產;紡織業亦非常耗水,根據《國家地理》的報導,光是生產一件T恤所需的棉花就要2700公升。儘管紡織業使用大量水與能源,並且被視為高污染產業,全世界每天仍然產生無數布料。更糟糕的是,一些布料竟然淪為庫存布,最終難逃焚燒的命運。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行動,那麼實踐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的第六個目標──即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水和衛生設施,將會遙遙無期。
在面對台灣紡織業庫存布問題時,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應該積極找尋解決方案,充分運用每匹庫存布,不再成為廢棄的資源。這需要政府、業界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讓每匹庫存布都發揮其價值,走向更環保、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