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
增進林業碳匯效益 林試所展開高密度種植測試
碳匯受關注,不過林試所分析林業碳匯具備時間久、量體少等特質,已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高密度種植碳匯效率可提高,將對不同海拔樹種做高密度種植測試,最快6年後評估效益。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杜清澤6日告訴中央社記者,預計今(2023)年跟林業署台中分署試驗台灣杉的高密度栽植,明(2024)年增加香杉的試驗,以及在台東種植桉樹,種植密度將根據取得的土地面積做規劃,預計最快6年後評估效益。(聯合報報導)
有賊!玉山馬博拉斯山屋食物散落滿地 疑黃喉貂「傑作」
玉山國家公園動植物生態豐富,其中黃喉貂又有「黃色閃電」封號;最近有山友反映,下山返抵山屋時,常見食物散落滿地、一片狼藉,強烈懷疑小偷就是黃喉貂。玉管處說,民眾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會嚴重影響改變動物的覓食行為,使得野生動物依賴人類的餵養而失去原本的覓食天性,甚至會進一步向人類索食而產生攻擊行為傷害到餵養民眾本身,對人及野生動物都沒有好處。再者,民眾餵食的東西多半是人吃的食物或零食,並非野生動物所適合的食物,長期而言對野生動物健康也是一種傷害。(自由時報報導)
須評估非游離輻射影響 台中電廠港風開閉所環差案再審
為配合中彰離岸風電併網,台電欲在台中發電廠內的既有空地,設置港風開閉所,環境部6日召開「台中發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增設港風開閉所)」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環委認為,台電應再具體說明空汙及溫室氣體減量、評估非游離輻射對電廠員工的影響,經討論後決議本案補正再審。(聯合報報導)
台東紅葉溫泉地熱2024年發電 日供1600戶家庭用電
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溫泉接連受到莫拉克、尼伯特颱風帶來的土石流淹沒而毀壞,延平鄉公所為挽救紅葉溫泉,在取得部落諮商同意權後招商,由台泥綠能與雲朗集團合作取得,開發為「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目前已完成鑽井作業,預計2024年完成併網發電,預估每天可供應1600戶家庭用電,帶動偏鄉發展。(中央社報導)
蘭嶼綠島減廢成果豐 少26萬個一次性垃圾
台東縣環保局6日表示,台東縣致力提倡環保減廢旅遊,推動離島一次用產品減量計畫,包括離島租借循環杯、輔導離島餐飲業者改使用環保餐具及環保外送服務、設攤宣導、離島旅宿業不提供一次性旅宿用品等,今年截至11月,蘭嶼、綠島減少約26萬個一次性垃圾。(中央社報導)
COP28遇非洲環團陳抗痛訴漁業枯竭 要求公正轉型終結化石燃料
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只剩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結束在藍區會場的入口不遠處,一個名為「Don't gas Africa」的團體出現在場中抗議,高喊「快速、公平、永遠淘汰化石燃料」的口號,告訴外界非洲各國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其中,來自南非的Neville痛訴家園遭化石燃料業者侵害,原本在當地生活好幾十年的他們仰賴捕魚維生,但政府卻將捕魚的特殊海域賣給石油跟天然氣公司進行鑽探工程,破壞海洋的結果就是他們常常出海捕魚卻空手而返,嚴重影響他們的生計與生活。(聯合報報導)
台灣松鼠大量增生接近歷史新高 日本鎌倉地區不堪其擾
日本神奈川鎌倉市居民最近因為一種外來生物不堪其擾,牠們不僅會跑到院子裡偷吃水果,還會咬斷電話線,甚至鎌倉大佛的寺院也成受害者,這種生物正是原生自台灣的「台灣栗鼠」(台灣松鼠)。日本富士電視台新聞網(FNN)和每日新聞報導,根據鎌倉市役所(市公所)統計,今年截至11月已經捕捉1553隻台灣松鼠,逼近2018年最高紀錄的1571隻,幾乎肯定會創下歷史新高。(中央社報導)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廠在中國商轉
中國國家能源局宣布,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廠——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反應爐核電站,已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轉考驗,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轉。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設備國產化超過90%。(中央社報導)
全球11月高溫再寫紀錄 2023年成史上最熱1年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6日表示,在「異常的」11月成為連續第6個打破高溫紀錄的月份後,2023肯定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升高了COP28會談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壓力。法新社報導,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表示,上個月翻新了先前11月高溫紀錄,使得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了攝氏1.46度。(中央社報導)
便宜也容易獲得 伊拉克用天然蜜蠟成功降溫太陽能板
太陽能板負責將日照轉換成電力,炙熱的氣溫反而會降低太陽能板發電效率,因此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努力開發降溫技術,伊拉克北方技術大學(Northern Technical University)和阿爾努爾大學(AlNoor University )研究團隊瞄準相變材料(PCM),想了解它們在極高溫度下冷卻太陽能板的能力,而相變材料顧名思義,在液態和固態間轉變等相變過程中,能夠吸收和釋放熱能。研究選擇的是天然蜜蠟、石蠟以及兩者混合組合,這些材料從固態轉變為液態時會吸收熱量,並在變回液態時釋放熱量。(科技新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