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電下降趨勢 環團指部分國家「核能三倍」倡議不切實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球核電下降趨勢 環團指部分國家「核能三倍」倡議不切實際

2023年12月14日
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天引述最新發布的《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強調多國核能發展延宕或停滯,全球核能總發電量下降。從此現況來看,共有22國在甫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上提出2050年核電產量增加三倍的「擁核倡議」,根本是不切實際。

COP28會議上,有22個國家提出在2050年將核電產量增加三倍的「擁核倡議」。圖片來源:IAEA Imagebank/Flicker(CC BY 2.0 DEED)

COP28會議上,有22國提出2050年將核電產量增加三倍的擁核倡議。圖片來源:IAEA Imagebank/Flicker(CC BY 2.0 DEED)

核能大國 美、法核電占比創新低

來自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南非、英國等跨領域七位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6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發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再次提出對於國際核工業最新的現況與趨勢分析。

報告指出,去(2022)年核電在全球商業總發電量已下降至9.2%,這是自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最大的跌幅。過去20年,全球共計有99座反應爐併聯電網,同時也關閉了105座反應爐。

以國家來看,全球最大核電國的美國去年核電占比下降至18.2%,創25年來新低。報告也指出,擁核團體熱議的全球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今年沒有任何重大進展。號稱進度最為領先的美國NuScale公司,因為成本飆升75%,今年11月便終止猶他州的SMR建設計畫。

依賴核電的法國,去年核能發電量下降至1990年的水準以下。且因為異常高溫及老舊核電廠故障,迫使法國核電廠許多機組停機,使法國成為電力淨進口國。截至7月1日,法國電力公司(EDF)虧損高達700億美元,面臨破產危機。

截至7月1日,全世界共有407座反應爐正在運作,相比2002年高峰的438座少了31座。圖片來源:Unsplash

截至7月1日,全世界共有407座反應爐正在運作,相比2002年高峰的438座少了31座。圖片來源:Unsplash

團隊負責人施耐德(Mycle Schneider)指出,全球核電的裝置容量目前總共370GW,這是耗時70年的發展才有的「成績」,但如今卻要在27年內再增加740GW,等於完成270座反應爐,是過去20年的兩倍。以現在多國核能發展延宕或停滯的情況下,要達成擁核倡議目標根本不切實際。

報告指出,去年僅是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就比核電廠多28%。圖片來源:Unsplash

報告指出,去年僅是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就比核電廠多28%。圖片來源:Unsplash

新增章節核電經濟 面臨與其他發電技術競爭

今年報告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章節,指出核電面臨其他發電技術的競爭。報告根據美國拉扎德銀行的均化能源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分析顯示,去年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的LCOE為45~130美元/MWh,遠低於核能發電的180美元/MWh。同時核電的成本幾乎是陸域風機的四倍,顯示核能若不靠補貼,無法繼續發展。

報告也指出,去年投資於非水力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4950億美元,為投資興建全球核電廠經費的14倍。而去年僅是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就達到全球商業總發電量佔比的11.7%,核電的全球占比則縮減至9.2%。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在部分擁核國家提出擁核倡議的同時,有超過120個國家簽署「再生能源倡議」,目標在2030年將全球再生能源產能提高至目前的3倍,顯現邁向淨零的路上,多數國家仍選擇發展再生能源,也證明再生能源發展更為迅速、安全且沒有核廢料。

參考資料

作者

吳奇諺

編輯/旅人/觀察者
走過山與海,願它能永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