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新姜天水堂,有著多元風格的建築,深具文化歷史價值,目前列為暫定古蹟。但是建築上被張貼了許多布條,抗議指定為古蹟。老屋的未來,在民間期待、政府審議與家族後代有著不同意見的情形下,形成一場充滿變數的文資保存運動。
新竹北埔的開發史上,客家族群的姜秀鑾,1835年開設金廣福墾號,成為發展之初。後來姜秀鑾姪孫姜滿堂,接續來到北埔經商致富,形成新的推動力量。後世依照姜家來到北埔的先後順序,分成老姜與新姜家族。
新姜家族姜滿堂的兒子姜瑞金,擔任過北埔鄉長,1947年興建新姜天水堂,作為家族住宅,他的孫子姜逸浩,選擇回鄉守護老屋。新姜天水堂又稱姜瑞金鄉長故居,雙堂屋的建築形式,吸引人們目光。
融合不同時代建築工藝 卻無古蹟身分
文史工作者姚其中進行導覽解說,介紹老屋的堂號源流。新姜天水堂的文資價值,重要在融合不同時代的建築工藝,呈現多元風格。建築外觀樸實,作工細膩,材料的選擇上,深具特殊性。姜逸浩對遊客介紹家族歷史,敘述阿公姜瑞金的故事。
老姜家族的金廣福墾號、老姜天水堂等許多老屋,都已經指定成為古蹟。但是新姜天水堂,卻沒有正式古蹟身分,可以保存下來。目前老屋,只有姜逸浩和妻子山崎禮子居住,他們親自修補房屋,面對龐大的維修費用,於是在2023年申請指定古蹟。翻閱著家族相簿,山崎禮子一直記得,婆婆生前交代,一定要守護老屋。
新竹縣文化局舉辦文資審查前的說明會,邀請審查委員與相關所有權人,前來現勘新姜天水堂。許多關心老屋的文化人士,紛紛來到現場,表達希望保存的意見。
多數所有權人不贊成保留老屋
新姜天水堂的所有權,目前可分15份,其中14份都不希望指定古蹟。新竹縣府在說明會表示,一旦列為古蹟,在維護上會有補助。文資審查委員提醒,目前指定古蹟,已有容積移轉制度,彌補所有權人的損失。但反對保留新姜天水堂後代認為,保留老屋,其實對地方幫助不大。
1949年完工的姜阿新洋樓 有著不同命運
在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因為電視劇造就高人氣,老姜家族成員黃雍熙向遊客介紹家族歷史。登上高處,連棟的屋宇,可以看見老姜家族到北埔的開發歷程,保留下來的一棟棟老屋,成為歷史見證。
姜阿新因茶葉致富,蓋出華麗洋樓,外觀相當西洋樣式,內部卻是東方風格,家具作工十分精細。後來經商失敗,洋樓被銀行收走,家族後代花費數十年時間,買回洋樓。收回後的洋樓,指定為古蹟,政府協助修復,家族成員成立協會,敘述家族的光榮與艱辛。
老姜家族的姜阿新洋樓被保存運用,新姜天水堂保存結果未定,一些關心的人士,紛紛來協助調查,透過拓印等方式,保存文史資料。老屋家族成員為了保存問題,兩邊意見不合,關心老屋的人士希望政府能多做努力。
姜逸浩和山崎禮子,努力守護老屋,他們知道守護的不只是家族榮耀,更是北埔歷史。新姜天水堂的保存議題,引發社會關注,最後審議結果,將決定老屋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守護新姜老歷史|新姜天水堂的古蹟去留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