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溪上游82公頃開發案 分期送審的環評爭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峨眉溪上游82公頃開發案 分期送審的環評爭議

2025年03月28日
公視記者 謝承恩 陳添寶

新竹縣峨眉鄉與寶山鄉交界的山區,有項占地82公頃的五期開發案,正如火如荼進行,開發位置距離中盛村不到兩公里處,是當地量體最大的開發案,究竟是帶來經濟發展的希望,還是居民憂心的環境衝擊?

這起開發案所在地,前身是鴻福高爾夫球場,在1990年代建設,因經營不善遭法拍, 2015年停業後,開發商接手規劃成五期開發案。第一期「東方樂活養生園區」與第二期「頌林新經濟產業園區」已獲准動工,後續的「東茂智慧產業園區」與「竹科湖畔花園旅館」仍在送審中。

新竹縣峨眉鄉與寶山鄉的交界山區,有一項總面積高達82公頃的五期開發案。

水源與生態的隱憂

地方年輕人自發性舉辦客語說明會,向居民說明開發案內容和影響。

由於開發案橫跨寶山鄉油田村和峨眉鄉中盛村兩個客家聚落,為了讓長輩更加清楚即將到來的開發,當地年輕人在去年9月自辦客語說明會,他們向居民說明,五期計畫預計引入超過1萬2000名人口,是峨眉鄉現有居民的兩倍。「這麼多人口進駐,排放的廢水、垃圾、噪音,該如何被處理?」在地青年鄧君婷為此感到憂心。

尤其開發區位於峨眉溪上游,也是大埔水庫的集水區,大埔水庫主要供應頭份、竹南等地區的農田灌溉用水,而峨眉溪也是當地農業的重要水源,居民倚賴溪水灌溉茶園與農作,峨眉鄉湖光村村長林春綺表示,一旦工業廢水管控不好,農產品都會遭殃。

開發基地位於峨眉溪上游集水區,許多居民擔心廢水的影響。

2024年8月,當地居民觀察到,峨眉溪的支流中盛野溪,在大雨過後溪水變得混濁,夾雜黃土與泥沙,推測跟上游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整地工程有關。除了擔心溪流生態受到衝擊,連帶對農業帶來影響。當地農民會抽溪水灌溉農作物,但遇到黃沙淤積,可能導致抽水機被堵住無法運作。

2024年8月溪水夾雜黃土與泥沙。照片提供/峨眉青年

2024年9月中盛野溪,可見石頭被黃泥覆蓋。

另外,中盛村周遭的山林,也是台灣野生動物重要棲地,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自2023年開始,追蹤苗栗石虎是否有北擴的現象,選定北埔、峨眉和寶山區域,架設自動相機進行監測,並在中盛村開發區外圍以及中盛溪中游段,記錄到石虎的身影。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專員陳祺忠表示,大型的開發案進駐,也可能導致石虎擴散路徑受阻。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架設的自動相機,在中盛村開發區外圍以及中盛溪中游段,紀錄到石虎身影。影像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地方發展與環境拉扯

除了正在施工的開發區外,未來還有智慧園區與旅館正準備送審,部分區域更位處地質敏感區,居民擔心水土保持問題加劇。開發單位的水保技師回應,2024年8月寶山鄉雨量非常大,有發現附近河川濁度變高,考量開發區地盤稍微軟弱,緊急在9月至10月改用鋼板做沉沙池,後續的開發,將會利用天然池塘、滯洪沉沙池及建置排水溝等措施,來避免泥沙外溢。

開發單位的水保技師回應居民對污水的擔憂。

今年2月,業者在峨眉中盛村與寶山油田村舉辦東茂智慧園區說明會,表示預計引進無煙囪、以研發為主的高科技產業,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會在基地南側設立污水處理設備,如需排放,會符合放流水標準才會排到峨眉溪。

當地青年則表達,希望廠商在環評中承諾,不會引進有污染的製造業。業者回應,目前環評報告中皆無製造業,民眾可以安心,且未來要變更的話,全部環評程序都需要重送。

村里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希望產業進駐,帶動地方發展。中盛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姜信鈞認為,峨眉鄉人口一直外流,地方一定要有產業開發,提供村里就業機會,但前提是廠商應該把環境保護做好,大家雙贏才最重要。

除了擔心環境開發污染的聲音外,說明會現場也有居民希望產業進駐,帶動地方發展。

分期開發的環評爭議

由於開發案總面積達82公頃,分五期開發,是否規避中央環評?低估整體環境影響,也引發爭議。

依現行規定,單一開發案超過30公頃,就需送中央環評,現在因分期申請,每期規模低於30公頃,僅需地方政府審查。李嶽說明,特別是已經通過的頌林新經濟產業園區,和準備送審的東茂智慧產業園區,加總開發面積超過40公頃,兩者又性質相近,雖位於不同行政區,但是僅相隔竹38線(石井農路),恐有「規避中央環評」之嫌。

部分居民認為,上游的開發區實際總共高達82公頃,又都彼此相鄰,應做整體評估,質疑切割成五期,是為了規避環評審查。

對此,新竹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回應,因不相鄰,依法不需合併環評,此外也要考量是否共用污水處理系統或道路等條件。開發業者表示,每期開發是依土地取得進度規劃。新竹縣政府則已發文經濟部,尋求是否應合併審查的裁定。

環境法律人協會郭鴻儀律師指出,開發業者採取切割送審的方式,反而低估對環境衝擊,此案的旅館、養生村跟產業園區是相互服務,所處位置鄰近且開發業者相同,難以想像是各自獨立維運的系統,應被視為一個整體的開發。

目前開發案仍持續進行,未來的環境影響與監管,成為地方關注焦點。如何在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是當地政府、企業與居民共同面對的課題,當地青年呼籲地方政府,要以全區開發的視角,重新審視環評的問題,以及未來的影響。

除了正在施工的開發區外,未來還有智慧園區與旅館正準備送審,部分區域更位處地質敏感區,居民擔心水土保持問題加劇。開發單位的水保技師回應,2024年8月寶山鄉雨量非常大,有發現附近河川濁度變高,考量開發區地盤稍微軟弱,緊急在9月至10月改用鋼板做沉沙池,後續的開發,將會利用天然池塘、滯洪沉沙池及建置排水溝等措施,來避免泥沙外溢。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峨眉溪上游82公頃開發案 分期送審的環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