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肯亞現行法律,只有公司才能出售種子,但小型農戶找到了辦法來交換這種重要資源。
佩尼娜.恩加胡(Peninah Ngahu)小時候,母親常從收穫的玉米、小米和高粱里挑選出最健康、最大的,放到壁爐上烘乾,以防它們發黴或生蟲,待到播種季便用它們作為種子。
「過去從來不缺煙和木灰。」她說。「那時收成很好,各種食物都很充足。」
如今已經54歲的恩加胡婚後跟她的母親一樣,成為了一名農民,但她用的大多是化肥這種合成的化學品,種的也是公司生產的雜交種子。
2018年,這些種子的價格對恩加胡來說太貴了。她回憶道:「那時要弄到(公司生產的)種子和其他生產資料很不容易。沒有錢就什麼也種不了,家裡人就沒有吃的。」所以恩加胡決定放棄合成品,重新像母親那樣使用有機肥料和當地的種子。
肯亞農民把這類種子稱為「本土」種子。 它們可以耐受當地的氣候條件,比如短暫的雨季等,而且無需使用農用化學品。「本土種子不容易遭受病蟲害,就算雨水不足,也能有一些收穫。」她告訴中外對話。
恩加胡是從社區種子銀行獲得這些種子的。社區種子銀行是人們交換和儲存種子以備未來使用的非正式管道。 2012年肯亞推出了一項法律,禁止農民私自出售種子,因此近年來社區種子銀行數量激增。 專家表示,該法律一直是影響肯亞糧食安全的原因之一。
種子銀行如何提高糧食安全
許多肯亞人都面臨著糧食和營養安全問題,尤其是生活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這些地區佔了該國80%國土面積。 在肯亞東部往常會在3月至5月間出現的長雨季,但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降水量正在減少。
佔了肯亞穀物產量85%的要作物玉米,正在面臨日益嚴重的乾旱情和化肥供給衝擊的雙重挑戰;2020至2021年間,化肥價格上漲了50%至60%。另外,肯亞是小麥凈進口國。該國小麥年產量只有35萬噸,消耗量卻達90萬噸。俄羅斯是肯亞最大的小麥供應國,佔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肯亞小麥進口量的31%。然而,天氣模式不穩定以及俄烏戰爭影響了小麥供應。
肯亞種子拯救者網路(Seed Savers Network Kenya)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丹尼爾·萬賈瑪(Daniel Wanjama)說,肯亞要想緩解民眾面臨的糧食安全問題,就必須優先考慮像恩加胡這樣的小型農戶,同時轉向有機農業等氣候適應型農業實踐。
他說:「肯亞和非洲要想做到糧食充足,就必須讓佔大多數的小型農戶在糧食系統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包括控制和完全使用我們本土的種子品種。」
社區種子的保存
在肯亞,小型農戶使用的大部分種子都是農民之間通過非正規系統交換所得。但這些系統正面臨著壓力,因為《種子與植物品種法案》(Seed and Plant Varieties Act)(2012)僅允許經認證的種子公司繁育和銷售種子。按照法律,農民只能從這些公司或其分銷和代理商處購買種子。
農業部作物資源管理負責人道格拉斯.康吉(Douglas Kangi)表示,這部法律主要是為了保障種子的安全和品質。康吉告訴中外對話:「這項法律對農民有好處,因為它能讓農民不會買到有害的種子。通過這項法律,我們制定了指導種子處理和檢驗的法規,這對於管理和控制植物病害,避免其通過種子銷售傳播至關重要。」
康吉解釋說,該法要求所有從事種子生產或銷售的個人及公司都必須經過註冊。本地的種子不屬於認證種子,因此不能在正規的種子市場系統中進行包裝、貼牌和銷售。
他表示,社區種子銀行只能從事「種子的儲藏和保存」,除非獲得認證,否則不能從事種子的生產和銷售,也不能申請專利。
但農業綜合企業的定價太高,導致小型農戶很難獲得經認證的種子。法律限制了種子的繁育,這也導致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影響,尤其是貧困家庭。有了社區種子銀行的説明,小型農戶下一個收穫季的種子供應便有了可靠的保障。
本土種子大使約翰.瓦伊納伊納(John Wainaina)解釋說:「最大的問題是播種季節快到了,農民上一季的收成都吃完了,沒種子可種。」
2018年瓦伊納伊納接受了種子拯救者網路的培訓,之後便一直擔任種子大使。他目前在首都內羅畢以北100公里處的吉爾吉爾鎮,也就是種子拯救者網路的總部所在地周圍管理著5個種子銀行,並且和100位小型農戶合作開展有機農業實踐。
種子銀行還保護面臨威脅的本地植物物種。瓦伊納伊納稱,小農戶已經在種子銀行里保存了至少50種豆類植物,包括瀕臨滅絕的Rosecoco、wairimu和mwitemania等豆類品種。
據丹尼爾·萬賈瑪介紹,2009年以來,肯亞種子拯救者網路已經培訓了超過7.4萬名小型農戶,並與肯亞各地3000多個農民團體展開合作。該網路已經在全國説明建立了54個社區種子銀行,並收錄了148個當地作物品種。
本地種子測試和催芽
瓦伊納伊納解釋說,種子銀行要確保將生命力最強的種子分給社區。除了儲存種子之外,種子大使還會與合作研究機構的專家一起測試和催芽。
每個收穫季結束時,農民們會把自己希望保存的種子交給種子銀行。為了防蟲,種子銀行會將這些種子與灰燼、牛糞或土壤混合后裝入玻璃容器。儲存期間,種子銀行每六個月會對種子樣本進行發芽試驗,以測試其生活力(viability)。農民不需要支付任何種子儲存費用,並且可以把種子分享或借給其他農戶,但這一切都是非正規的。
強化糧食安全與氣候適應能力
丹尼爾·萬賈瑪稱,有了這個農民管理的種子系統,即便是貧窮的小型農戶也能種得起糧食,這增強了農村家庭的糧食安全。
萬賈瑪說:「種子是糧食系統的開端。 有了社區種子銀行,貧窮的農民就不用花錢買種子了,因為他們在庫內存有種子。 種植本土種子也可以省下購買農用化學品的錢。」
作為培訓的一部分,農民們要學習如何從收穫的作物中識別並挑選出最健康的種子。培訓結束后,農民分組管理種子銀行。種子拯救者網路還為他們提供病蟲害以及土壤管理等服務。
種子拯救者網路調研了20個肯亞社區使用的本土種子保存方法。 他們把這些方法編成了一本摺頁冊,並計劃在網上發佈。
來自那庫魯縣(Nakuru)基普塔格瓦尼村(Kiptagwany)的農民格蕾絲·瓦姆布伊(Grace Wambui)說,她種的本地種子比鄰居從公司購買的種子發芽更快。「有了我們的種子銀行,我不必來回奔波去店裡找種子了。」她說。
薩琳娜·切普薩特(Salina Chepsat)是巴林戈縣(Baringo)西部洛博伊村(Loboi)的種子大使,同時也是恩多羅伊斯土著女性賦權網路(Endorois Indigenous Women Empowerment Network)的負責人。她解釋說:「我們能從種子銀行獲得各種作物的種子。這樣一來,農民們就能夠多樣化種植。」種植一種以上的作物可以提高糧食安全和土壤品質,切普薩特說。
然而,正如萬賈瑪所指出的,儘管大多數本地作物比外來物種更耐乾旱和蟲害,並且明顯有利於作物多樣化和土壤健康,但肯亞2011年的糧食安全政策仍將重心放在玉米這種非本土的主糧作物上。
法律限制
儘管肯亞各地農民都支援建立社區種子銀行,但法律卻與他們的意願相背。 萬賈瑪指出,《種子與植物品種法案》及其相關政策是肯亞種子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法律不允許種子銀行的種子自由出售或流動,這限制了農民、研究人員以及對此感興趣的人獲取種子。」他解釋說。
法律還禁止種子銀行生產或繁育種子,只允許經過認證的種子公司這麼做。萬賈瑪稱他們正在推動對該法律進行覆議,以允許農民通過種子銀行進行種子的繁育、貼牌、包裝、以及正式銷售。
與此同時,在綠色和平組織非洲分部的支援下,一群農民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政府修改該法律,允許農民出售種子。農業部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外對話,案件仍在審理當中,因此農業部無法對此發表評論。
綠色和平組織非洲分部的糧食安全與營養活動專員伊莉莎白.阿蒂諾(Elizabeth Atieno)表示,該法案迫切需要進行修改,以保護小型農戶,這包括確保他們能夠方便、便宜地獲取種子。 她指出:「本土種子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氣候適應能力,是作物多樣性的基石,也是我們抵禦水資源和糧食短缺以及氣候變化的基礎。 接納這些種子為構建可持續的糧食系統鋪平了道路。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外對話,原文標題〈種子銀行如何助力肯亞糧食安全〉。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