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彙整】0403花蓮地震橋斷樓塌 累計13死1000多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災情彙整】0403花蓮地震橋斷樓塌 累計13死1000多傷

2024年04月08日
整理:袁慧妍、吳奇諺、陳立炘、林郁宸(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4/8 11:00更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7日統計,花蓮地震造成13人死亡、1140人受傷,尚有6人失聯。

[4/3 18:00更新]內政部消防署回報,死傷人數增至9死821傷。

3日早上7時58分花蓮外海地震,芮氏規模達7.2,是自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的最大地震,亦是氣象署自2020年地震震度轉新制後,首次記錄到最大震度6強,發生在花蓮和平鄉。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報告,截至當日下午3時,傷亡人數來到7死736傷,並有77人受困。


3日花蓮發生強震造成軒轅路一棟8層樓住宅「天王星大樓」傾斜倒塌。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花蓮樓房傾斜倒塌「連根拔起」、新北環狀線高架路段位移

震度最大的花蓮災情嚴重,北濱街、軒轅路有兩棟大樓傾斜。軒轅路8層樓高、屋齡38年的天王星大樓有20多戶住戶,大樓有坍塌風險,截至上午9時50分,救出12人,尚有6人受困。北濱街的5層樓房傾斜後,壓毀一樓的早午餐店。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則有大量磁磚剝落,鋼筋全外露。

除房塌外,隧道目前蘇花改多處坍方無法通行,崇德、匯德、小清水、仁清4隧道,多人受困,另大清水隧道前面路段嚴重坍塌變「斷崖」,有2名貨車駕駛遭落石砸中,造成1死1傷。太魯閣國家公園得卡倫步道有3人死亡,太魯閣公告全區封閉。


因災情未明,太魯閣亦公告全區封閉。圖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

台北方面,捷運於震後停駛40至60分鐘,但碰上上班時間,不少民眾滯留在捷運站或湧至附近公車站。亦有多宗通報案件包括自來水停水、房屋輕微龜裂、廣告招牌掉落、小區域停電等。

在新北,地震後一小時已收到78件通報,其中中和區連城路5層樓高的廠房倉庫建築物後半部倒塌,有1人在3樓受困正搶救,另有3人救出並包紮後不需送院。新北環狀線中和中正路1215之1號高架路段發生位移,新北捷運公司稱已請原設計單位及結構技師前往協助,並啟動公車接駁機制協助受影響旅客。

台中谷關工務段則有12台車共19人被困,其中中橫便道23公里有行駛中的貨車遭落石砸中致擋風玻璃破裂,司機頭部受傷且意識模糊,已被救出。

此外,宜蘭著名景點龜山島一度傳出頭部斷裂,後來經交通部觀光署證實是誤傳,龜山島的龜首並未斷裂,只是有部分土石崩落,目前已派員及漁民協助觀測。

沿海居民則收到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下簡稱氣象署)海嘯警報,預計海嘯影響沿海地區,呼籲迅速疏散至避難場所或較高處。

截至3日中午12時,內政部消防署統計災情合計933件,造成4死57傷。花蓮縣全日停班停課;新竹縣、宜蘭縣、桃園市則有個別中小學停班停課。至下午2時左右,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報告,傷亡人數增至7死,736傷,77人受困。其中,死亡及受困災情皆集中在花蓮縣。


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死傷人數。圖片來源:截自消防署簡報

核一廠用過燃料池水溢出輻射監測無異常 鐵公路都中斷花東宛如孤島

受強震影響,台電表示,截至今日上午11時30分,統計全台曾停電35萬4534戶,目前已復電九成五以上。台電指出,地震第一時間雖造成部分電源跳脫,減少約320萬瓩的供電能力,但電力系統穩定,未觸發低頻率卸載機制,核電廠方面均正常。

上午9時許,核安會表示,現除役停機的核一廠兩部機主控制室均無異常警報;核二廠2號機爐水淨化系統A台泵因高振動而跳脫;核三廠1、2號機電力系統低頻警報及2號機冷凝器管板封水低水位警報短暫出現即恢復正常,上述異常均未影響機組運作。

12時許,核一廠後續依程序執行現場巡查時,發現核一廠兩部機用過燃料池有池水溢出,1、2號機用過燃料池區域溢出水量各約1300及2200公升,約佔池水總量的0.1%及0.2%。流出的池水均收集至廢液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廠區環境輻射監測結果亦無異常。核安會表示,地震期間,2號機曾短暫出現燃料池水位變化警報,研判是地震造成池水晃動所致,地震後水位即恢復正常。

供水方面,水利署表示,目前初步回報各地水利設施及供水正常。


台北捷運停駛40~60分鐘。攝影:陳文姿

7時58分震後,台北捷運、台中捷運和高雄捷運皆停駛40~60分鐘,10時皆已恢復營運。新北捷運中和中正路1215之1號高架路段發生位移狀況,目前全線停駛中,待檢修後另行宣佈營運時間。

交通路網方面,往花東的鐵公路都中斷,台9線蘇花路廊,大清水隧道北上橋梁整個掉落,宛如孤島。

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前往立法院受訪表示,地震對清明連假疏運影響滿嚴重的,因為花蓮餘震仍不斷,很多地方都有落石,人員還不能進去,需等到穩定後才能進入勘查並預估搶修工期,可以預期一段時間都要靠海運。交通部目前啟動海運接駁計畫。另花蓮機場可正常起降,也請民航局協調加班機,否則就得走南迴公路。

花蓮最大震度6強、雙北5弱 氣象署改制地震震度以來最強

今早10時,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地震會報,氣象署指出本次地震發生在海岸山脈外側,是菲律賓海板塊向下擠壓歐亞大陸板塊造成。本次地震規模達7.2,是921災後最大地震。氣象署表示,從1982年以來資料觀察,本次震央半徑5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規模最大都在6左右。

此次強震影響全台,相當多縣市都達到震度5級,包括宜蘭、台中、桃園、彰化、新竹、南投、苗栗,4級則有台東、雲林、高雄、嘉義。

台北市、新北市最大震度達5弱。根據中央社引述地震測報中心資料,台北大約每10年發生一次規模5以上的地震,但自有觀測以來震度從未達5級,921大地震在台北震度為4級。

花蓮地區震度6級最高,和平鄉最大震度6強、花蓮市區6弱。根據聯合報,這是氣象署改制地震震度後,首次達到6強的地震。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行政院長陳建仁、總統蔡英文、內政部長林右昌。攝影:陳文姿

2020年1月,氣象署(時為中央氣象局)的震度分級已採用新制。此前,我國將震度分為8級,0級為完全沒有感覺,7級為感受到劇烈搖晃。舊制以地動加速度來決定地震震度,當局會以各地震度大小來決定救災的人力物力。不過,舊制只考量到瞬間的地表震度,即使速度很大,但地震周期太短,民眾未感受到搖晃,地震已結束,結果一個小地震,卻發出高震度情報,就會令救災人員無法確切救災和應對。

而且,舊制下5級以上的震度含括範圍太大,當大地震發生,很多地區或同時測到介乎6級的地動加速度,就會同樣被標註為震度6級,救災單位必須進行大範圍搜索及了解災情,或會造成救災延誤。

2020年元旦起改用的新制,在震度5級以上的地震,以地動速度值(PGV),來取代原本的地動加速度值(PGA),可更明確知道地震發生時搖晃程度的大小;新制分級亦將原本的震度5級和6級,區分為5強、5弱、6強、6弱,即由舊制的8個級別,變為現在的10個級別,救災單位面對大地震時,可加強分析不同區域的災情。


地質剖面圖。來源:NCDR


震度分布圖。來源:NCDR

日本、菲律賓皆發出海嘯警報 外媒報導台灣25年來最大地震 

日本氣象廳發出海嘯警報,及後沖繩縣與那國島在台北時間上午8時18分,測得30公分海嘯;石垣島石垣港於9時42分測得20公分海嘯;宮古島平良地區9時50分測得30公分海嘯。菲律賓也發布發警報稱面向太平洋(Pacific Ocean)的海岸區域,預計會經歷到「海嘯高浪」(high tsunami waves)。

中國央視新聞報導,福建、廣東等地震感非常明顯,廣州鐵路部分線路亦曾區時封鎖,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也有震感;國台辦稱願提供救災協助。香港天文台亦接獲逾百名市民報告稱感覺到地震。

路透社CNN均報導稱這是台灣25年來規模最大地震。

[4/8 11:00更新]根據新北市政府新聞稿,發生高架路段位移的新北環狀線,繼第一階段板橋—新北產業園區於4月3日恢復雙向運行後,第二階段中和—大坪林站也於7日開放營運。

交通路網方面,公路局也於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省道公路均已完成搶通,但考量開放仍有不確定風險,目前中橫2路段及蘇花公路1路段,採有條件限時段開放通行。

403花蓮地震及餘震時序表

截至3日16時,已發生逾百次餘震,其中有感餘震超過50次,芮氏規模6以上2次、芮氏規模5以上12次。以下時序表摘錄芮氏規模5以上有感餘震。
7:58,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多地震度達4級以上,花蓮和平鄉縣最大震度達6強。
8:00,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
8:11,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5地震,花蓮縣太魯閣最大震度5強;花蓮市、銅門、磯崎震度亦有5弱。
8:17,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
8:35,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6地震。
8:46,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
9:17,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地震。
9:39,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
9:53,花蓮壽豐鄉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
10:14,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
10:28,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
11:57,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