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台大未徵得部落同意,來到馬遠公墓挖掘遺骨,將60具遺骨運回台大醫學院,做為學術研究的材料,引發部落不安。2017年部落族人組成自救會,和台大展開返還遺骨和補償措施的協商...
報佳音的歌聲在部落響起,牧師帶領著青年挨家挨戶,向族人傳頌祝福,這是部落一年一度的重要儀式,散布在各地的族人回到馬遠村,這個花蓮縣萬榮鄉唯一的布農族部落。
大約90年前,原本居住在南投丹大溪上游的布農族人,在日本集團移住政策下翻越中央山脈遷徙到馬遠,日本政府在移居地規劃了公墓,做為下山後族人的長眠之處,但族人安眠在這裡的時間並不長。
1960年,台大醫學院運回60具馬遠遺骨,做為研究材料
台灣大學在1960年得知馬遠村的公墓要遷葬,和當時的村長交涉,來到馬遠公墓挖掘遺骨,將60具遺骨運回台大醫學院,做為學術研究的材料。一位部落耆老當時聽到祖先墳墓挖掘,親自去看,很驚訝真的看到一個一個坑。
當年的公墓早已被雜草掩蓋,親眼見到挖掘的長者也逐漸凋零,為了調查遺骨事件,部落文史工作者江阿光一一訪問耆老。98歲的阿媽說,自己媽媽的遺骨就在當年被取走。
耆老說,在當年戒嚴的政治氣氛下,台大挖掘遺骨沒有徵得部落同意,部落不敢違抗,也不知道是要做什麼,甚至口耳相傳,以為是要拿去做味素。然而傳統上,布農族人過世是葬在自己家裡,往生者入土後就不能被驚擾,挖掘遺骨嚴重觸犯布農族禁忌,耆老們回憶,遺骨被挖走後,有一段時間十分不平安。
過了半世紀,馬遠後代才知道,先人遺骸一直都存放在台大
長達50多年,老人家不再提起遺骨挖掘事件,直到2012年,布農族學者,東華大學副教授陳張培倫閱讀了台大院內一份期刊,上面特別提到,台大醫學院在1960年代,收藏了一批馬遠地區的原住民遺骨。
2017年,部落族人組成遺骨返還自救會和台大展開協商,村長和牧師第一次帶領族人到台大醫學院看望祖先遺骸。牧師講述當時帶領著族人在祖先遺骨旁禱告,大家都泣不成聲,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祂們回家。
台大取走馬遠族人遺骨,究竟做何用途?
根據監察院調查,從1961年到2014年,以馬遠遺骨做為研究的論文共有14篇全都是體質人類學研究。根據學者的報告,馬遠遺骨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布農族人骨標本,其實取遺骨做研究的傳統源自日治時期,台大醫學院至今仍存放著從台北帝國大學時期以來,從世界各地和台灣蒐集來的2000具人骨。
要求歸還遺骨,部落提出七大訴求
部落提出七大訴求,包括要求台大公開資料,歸還遺骨、設立補償及回饋基金、興建紀念園區等。馬遠自救會認為,台大以祖先遺骸做為研究材料,取得各種研究經費、累積學術研究成果,因此除了返還,應該設置補償基金回饋部落。
長老教會馬遠教會牧師魯傌夫‧滿寇寇說明,基金將做為部落的交通修繕、醫療及教育使用。不過台大表示,從法規面來說,校方不能再成立基金,但他們會持續善盡社會責任,像是由學生提供的醫療服務等。參與協調的原民會教育文化處副處長邱文隆表示,經過討論,原本要照顧族人及精神補償的基金從六億多變為四億多,但台大表示校務基金不能捐助或是成立這麼大規模的基金,這部分是協商過程最大的阻礙。
去年族人北上台大陳情發生衝突
2023年11月,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四具,150年前死於牡丹社事件的排灣族勇士頭骨,成為台灣第一個返還原住民遺骨的案例,反觀馬遠遺骨返還卡關多年,遲遲沒有進展,部落族人決定北上前往行政院和台大陳情,卻被阻擋在校門口,發生衝突,這個事件等於是在舊傷口上劃出一道新的裂痕。
從2018年起,台大醫服團的學生,每年寒假都會到馬遠舉辦學童課輔、社區的衛教和義診。去年陳情抗議事件,也讓更多學生注意到馬遠遺骨事件。今年寒假,台大醫學院的學生進入部落,實際訪談了解族人想法,也訪問學校師長,希望促進雙方對話。
學者認為與轉型正義有關,應由政府出面解決返回及補償問題
陳張培倫認為,馬遠遺骨事件不能單純看作是受害與補償的問題,應該從轉型正義的層面來看待。他認為,當年原住民的文物或遺骨被不當拿取,不是單一學校的問題,而是殖民體制的問題,應該由政府單位出面,參考國外案例,建立返還與補償的法規制度。
然而對馬遠部落的老人家來說,最盼望的,還是有生之年,能夠等到親人的骨骸返鄉...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馬遠遺骨何時歸?|未完成的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