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撤銷桃市府廢止SRF廠處分、環境部計畫四年解決垃圾裸露堆置、海洋暖化速度20年間翻倍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經濟部撤銷桃市府廢止SRF廠處分、環境部計畫四年解決垃圾裸露堆置、海洋暖化速度20年間翻倍

2024年06月11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6月7日~6月10日

廢止3家SRF廠入桃科遭經濟部撤銷 桃市府:深表遺憾

桃園市政府在3月宣布廢止3家SRF廠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但可寧衛能源公司對此提出訴願,經濟部6日撤銷市府處分。對此,9日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這幾家廠商的入園許可還是成立的,但在開始營運前,還有好幾個關卡要審查,包含排放等事宜,市府將會嚴格把關,絕對捍衛桃園市民的健康。(中央社中央社報導

環境部盼與地方合作 目標四年內解決垃圾裸露堆置

環境部9日表示,對於垃圾堆置較嚴重的幾個縣市,環境部已訂定掩埋場四年精進整理計畫,完成76萬噸掩埋及8萬噸打包目標,透過掩埋場整理整頓覆土及打包等手段,督導地方妥善掩埋。同時協調經濟部門,加速推動事廢燃料化工作,目標在四年內解決縣市垃圾裸露堆置情形。(中央社報導

幼斑海豹疑覓食迷航基隆海域 鯨豚協會籲避免圍觀騷擾

7日中午11時左右,有漁船船長通報海科館,在基隆海域遇到1隻海豹,目前初步研判是一隻斑海豹幼體,有學者則研判很可能是覓食過程迷航。中華鯨豚協會呼籲民眾避免圍觀、騷擾野生動物,如果遇到也記得保持距離。(公視報導

兩溪開發「小水力」 可供電3.5萬戶

台電在濁水溪集集攔河堰下游的供水渠道沿線,設置七廠14部「小水力」發電機組發電,加上下游清水溪的湖山水庫一部機組,未來在15部機組在滿載情況下,以小家庭每月用電350度計算,每月產生的小水力發電可供3萬5917戶使用。(自由時報報導

經濟部擬開闢「路竹產業園區」 供金屬加工、低污染產業設廠

南科高雄園區、永安工業區和本洲產業園區之間,約有45公頃私有地,目前低度農作,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園管局)打算開發為「路竹產業園區」,以金屬加工、低污染產業為主,將徵詢地主和附近民眾意願。(自由時報報導


世界海洋日:海洋暖化速度20年間翻倍 海平面上升速度30年間翻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發布《2024年海洋狀況報告》。報告顯示,海洋暖化速度在20年間翻倍,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在30年內翻倍,沿海水生物種因含氧量下降而窒息。(工商時報報導

再生能源轉型印度需砸12.4兆 短期內仍倚重燃煤

穆迪信用評等6日表示,印度若想達標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500GW,需投資達3850億美元(約新台幣12.4兆)。印度再生能源應大多為太陽能發電。然而即便再生能源穩步成長,穆迪信評預期今後8到10年燃煤仍是印度發電所不可或缺。穆迪信評稱「預期印度未來5到6年會新增40GW-50GW的燃煤發電,以滿足用電需求,相當於每年增長5%到6%。」(中央社報導

實現氣候目標 中國計劃2027年推碳足跡管理系統

《路透社》報導,根據政策文件「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中國生態環境部將於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跡管理系統」,為中國經濟中約100種關鍵商品制定碳足跡計算標準。生態環境部指出,新標準有助於推動低碳消費,並鼓勵地方政府制定試行計畫和政策,使用碳排放較低的產品。(中央社報導

瑞士電力法案複決公投 選民力挺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新聞網站《瑞士資訊》(Swissinfo)報導,瑞士9日通過一項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法案的複決公投,初步結果顯示,68.7%的選民贊成這項法案。

法案計劃在建築物的屋頂和外牆裝上太陽能板,並鬆綁風力發電機和大型太陽能裝置的規劃條件。法案中還概述16項水力發電專案的框架,這將涉及建造新水壩或加高現有水壩。(中央社報導

紐西蘭將終止能源探勘禁令 環保組織強烈反對

紐西蘭政府9日表示,計劃撤銷為期五年的新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禁令,資源部長瓊斯(Shane Jones)聲稱該禁令阻礙國際投資,損及該國的能源安全。此舉引發政治對手和環保組織強烈反對。(中央社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4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