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鵝」完整頭骨出土 滅絕原因可能是鳥蛋與氣候變遷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史前「巨鵝」完整頭骨出土 滅絕原因可能是鳥蛋與氣候變遷

2024年07月12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編譯:Taylor Mei

澳洲古生物學家近期在進行探勘時,發現已經滅絕超過4.5萬年的「史前巨鵝」頭骨。這塊長約32公分的頭骨,據相關研究團隊指出是目前挖到最完整的,有望讓他們能對這個滅絕已久的鳥類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科學家利用發現的化石重建「牛頓巨鳥」(學名:Genyornis newtoni)的頭部與環境。圖片來源:Jacob C. Blokman/Flinders University(限媒體報導使用)

澳洲挖出史前巨鵝「怪美的」,身長約2公尺

這次澳洲古生物學家挖到的史前巨鵝,又名為「牛頓巨鳥」(學名:Genyornis newtoni),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身長約為2公尺,體重可重達230公斤,比平均45公斤澳洲鴕鳥鴯鶓還要再重5倍。

據《BBC》報導指出,研究團隊發現,牛頓巨鳥除了有巨大的頭蓋骨外,頭上還有一個類似像頭盔一樣的構造;上下顎很大也可以張很開,這也讓牠們擁有強勁的咬合力,可以輕鬆吃下各式植物和水果。

佛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古生物研究員波克蘭德(Jacob Blokland)用電腦等儀器,重現了這隻巨鵝的原型。「用現在的鳥類來做比較,我們就可以把化石(牛頓巨鳥)的血肉加回來,讓牠們重新活過來。」他說。佛林德斯大學古生物學家麥金納尼(Phoebe McInerney)表示,這種鳥擁有鸚鵡一般的上顎,但看起來卻像鵝,可說是「怪美的」,如果能親眼見到會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氣候變遷、原住民太愛吃牠的蛋,導致牛頓巨鳥滅絕?

根據澳洲《ABC新聞網》(ABC News)報導,牛頓巨鳥是鴕鳥科(Dromornithidae,又稱mihirung)中最後絕種的鳥。因為這種鳥類與人類存在的時間剛好有交集,有一種說法認為,牛頓巨鳥之所以會滅絕,其實是因為以前在當地生活的原住民「太愛吃牠的蛋」導致。

不過,另一說法則指出,牛頓巨鳥的消失與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該理論認為,原本牛頓巨鳥生活的澳洲中部因氣候改變,導致年降雨量減少變成乾旱區,而過於嚴苛的環境也讓這群「巨鵝」活不下去。

麥金納尼表示,她認為牛頓巨鳥的滅絕,很有可能是蛋被吃再加上氣候變遷導致,不是只有單一原因造成。「我想這個物種高度仰賴濕地和有水源的環境,在氣候改變的情況下,即便人類沒有踏上這塊土地,牠們也一樣會滅絕。」她說。

研究人員利用化石重建史前巨鵝的頭型與特性(左下為模擬重建圖)。圖片來源:Flinders University(限媒體報導使用)

牛頓巨鳥生前棲息地為何,古生物學家仍再調查中

只是,佛林德斯大學另一名教授渥西(Trevor Worthy)則指出,牛頓巨鳥的大小,不大像是會長期待在濕地或土壤較軟的地方,比較像是在水源附近的地區生活,且時不時會到處移動。他表示,可以確定牠會在靠近水體的地方活動,像是河流或湖泊等。

雖然現在挖出了一個頭骨,但想光靠這塊頭骨就解開牛頓巨鳥身世之謎於,可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麥金納尼說,目前已經計畫要對這種鳥的內耳骨做分析,試圖弄清楚牛頓巨鳥的生活和移動軌跡。至於為什麼是選擇內耳骨,她的回答是,內耳骨對運動及平衡比較相關,較能對移動及體型增長的部分有更多了解,聽力相關的表現反而沒那麼重要。

牛頓巨鳥與現代陸禽、水禽的關係以及大小比較。繪圖:Phoebe McInerney。圖片來源:Flinders University(限媒體報導使用)

研究人員利用挖掘出的化石重建牛頓巨鳥的頭骨。繪製者:Jacob C. Blokland 圖片來源:Historical Biology(CC BY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