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將海洋描繪為內太空(Inner Space),因為大海如同外太空一般充滿著未知。海洋數十個世紀以來乘載許多人們未知的秘密,但由於人類身體構造對壓力的耐受度有限,在沒有潛水器的輔助下,肉身僅能下潛到100多公尺的深度。同時也因為海洋涵蓋範圍之大、多變的海況與深海陰暗無光,讓我們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下仍然無法完整的探索海洋的生態。
但在茫茫大海中,有一群能夠經由數千萬年演化,能適應並且自在出入深海的怪咖——「喙鯨」(Ziphiidae)。牠們神秘的行蹤總讓我們難以捉摸,但由於台灣東部海域海底地形變化劇烈,有著如同溜滑梯一般的大陸陡坡,讓短短一兩小時的賞鯨航程就可以到達水深數千米的海域,也讓我們有機會能窺見這類神秘的鯨豚。
喙鯨的名稱由來是因為有突出如鳥嘴般的嘴,牠們有著相對小的背鰭、長約4~13公尺修長的身體,而牠們的特性是不易靠近,而且是深潛的高手!根據目前的研究紀錄,喙鯨家族中的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能夠潛入最深近3000公尺的深海中,憋氣時間最久長達約3小時,既能長時間在水面下憋氣、又能夠承受相對水面數百倍的壓力,是目前紀錄中可以潛最深、也是最久的物種。鯨豚的身體有如氧氣倉庫般,含有大量血液以及肌紅蛋白[1],而這是牠們可以長時間在海洋中活動的小撇步;而且牠們在下潛的過程中也會降低心跳的頻率,來減少氧氣消耗,讓憋氣的時間更長久。
台灣有過哪幾種喙鯨的紀錄呢?
「哇!是喙鯨,錯過就沒了!」隨著相機畫質越來越好,連拍速度越來越快,喙鯨特徵的辨識也能透過影像輔助越來越精準。根據台灣過往的擱淺與海上目擊紀錄,目前台灣曾記錄過柯氏喙鯨、銀杏齒喙鯨(Mesoplodon ginkgodens)、柏氏中喙鯨(Mesoplodon densirostris)與朗氏喙鯨(Indopacetus pacificus)[2],而黑潮目前開放的目擊資料中也包含銀杏齒喙鯨與柯氏喙鯨的紀錄,並以柯氏喙鯨為大宗,銀杏齒喙鯨多年來僅有不到十筆資料。
喙鯨在花蓮海域的目擊資料非常稀少,累積 20 多年僅有約 80 筆,在所有目擊資料中僅占不到 1%,也顯示了要在野外目擊牠們到底有多困難。喙鯨科的成員既難以靠近,浮出水面的時間也極為短暫,通常只會待數十秒至一兩分鐘就會潛入深海中。也因此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若看見喙鯨第一件事就是請調查員們拿起相機,並且盡量鎖定成年公喙鯨的頭部多拍攝,才能記錄到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根據黑潮的鯨豚目擊點位,可以看見喙鯨們出沒的位置相對較外海,主要在離岸五公里以上的海域,而這可能也跟牠們的主食頭足類動物的分佈有關連,而其中部分資料僅以喙鯨科紀錄,是因為沒有足夠清楚的證據推斷種類。
深海的喙鯨為我們帶來的預警
2019年3月16日,花蓮海灘上發現一頭死亡且懷孕的柯氏喙鯨,其胃內除了有食物殘骸外,還發現了許多人為垃圾,如麻布袋及許多塑膠製品。透過這次的擱淺也讓我們瞭解,即使喙鯨日常活動的深海跟我們看似兩個世界,但實際上人類的一次性用品、漁業活動所遺留的廢棄物、亦或者是軍事的活動都有可能對牠們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如2005年全台灣喙鯨等深海物種的異常擱淺事件可能也與鄰近海域的軍事演習噪音有關。
此外深海探勘也是一大隱憂,而中國是稀土元素[3]的重要出口國,長年仰賴中國稀土元素的日本近年為了提高自身產量,開始投入大量資源執行深海探勘,並且盤點出數個具有開採潛力的海域,為未來生產油電混合與電動車做準備。如今深海物種缺乏基礎資料,探勘使用的巨大聲波與開發挖掘的設備,都可能造成未知的人為活動威脅;而隨著深海探勘的壯大,這些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此,在海洋綠洲的第二階段,我們也期望利用花蓮的環境及地理優勢積極蒐集基礎資料,以作為未來制定保護區和執行保育行動的參考依據。
我們也鼓勵閱讀至此的朋友能關注海洋綠洲的深海物種調查計畫,並且多留意相關資訊,若有喙鯨的目擊記錄,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原文標題〈一瞥來自於內太空的神秘客——喙鯨〉,本文原刊於2024年3月12日。
※更多相關內容,歡迎追蹤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粉絲專頁。
註釋
[1]鯨豚的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紅蛋白,使牠們的肌肉呈現暗紅色,同時也具備儲存氧氣的功能。
[2]台灣曾於2005年有發生多起疑似因為海上軍事活動造成的異常擱淺事件,包含許多深海物種如柏氏中喙鯨與朗氏喙鯨。
[3]稀土元素是高科技產業如汽車、航太、超導體等的重要原料。
參考資料
- Mead, J. G. (2009). Beaked Whales, overview. In Elsevier eBooks (pp. 94–97).
- Yang, W., Ls, C., Jepson, P., Brownell, R., Cowan, D. F., Ph, C., Hi, C., Cj, Y., Tk, Y., Jt, C., Pj, W., & Fernández, A. (2008). Unusual cetacean mortality event in Taiwan, possibly linked to naval activities. Veterinary Record, 162(6), 184–185.
- Cuvier's Beaked Whale | NOAA Fisheries
- How dolphins avoid “the bends”
- Japan to begin extracting rare earth metals from seabed in 2024 - Nikkei Asia
- 一個月3起鯨豚擱淺事件:喙鯨媽媽體內除了鯨魚寶寶,還有無數個垃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