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8)日下午首次開會,聚焦氣候變遷衝擊與國內電力供應。經歷近4小時討論,委員會提出兩大共識,分別是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及由政府建立能源資訊平台揭露各種能源選項的資訊。賴清德強調,朝野的目標都是讓台灣永續發展,能源是複雜的多選題,期待透過委員會集思廣益。
首度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賴清德盼凝聚共識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8)日召開第一場會議,由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聚焦淨零路徑、多元綠能、國土永續調適韌性等七大主軸。首先由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
賴清德表示,氣候治理涵蓋面廣且深,需要公私協力,成立委員會是希望成為社會參與溝通的平台,凝聚共識。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如同慢性疾病,而極端氣候就像是「急性感冒」,台灣要加強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
針對社會高度爭議的電力議題,賴清德強調,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朝野的目標都是讓台灣永續發展,能源議題不是反核擁核的是非題,而是多元、複雜的多選題,期待透過委員會集思廣益。
提出兩大能源共識、評估公部門1/4預算投入氣候
會議自下午4點一路進行到晚間8點,總統府副秘書長、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張惇涵在會後轉述,今天的會議共有兩大決議得到高度共識。首先是「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各能源選項都會遭遇不同挑戰,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是最大公約數,要公私合力共同面對挑戰。
第二項獲共識的,則是政府應充分揭露對各種能源選項的資訊,建立一個共同且真實的資訊平台,弭平資訊落差,才能促進社會討論與共識。
彭啓明在會後受訪表示,今天是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一大躍進,未來每次開會都會先報告行政院永續會的淨零工作進度,讓氣候委員會與永續會對接。總統也在會中裁示將公部門預算要設定1/4比例投入氣候變遷或調適工作,將氣候變遷列入相關評估指標,相關決議會再交由行政院研究。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會後說明,總統賴清德裁示,將強化電網韌性計畫提前至2028年前完成關鍵建設。電網強韌計畫自2022年提出,為10年期計畫,已盤點出關鍵區域、可以有效穩定供電的建設會先做,希望可以在2028年如期完成。
由於委員會僅具建議權,最終決策執行權仍在行政部門。行政院今日上午說明,委員會的決議或結論建議,會彙整來行政院討論,若可行就會執行。
未實質討論核能 賴清德:不排除有助淨零的能源
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多次發表擁核言論,引發社會高度議論。張惇涵轉述,今天委員會沒有實質討論核能議題,總統賴清德裁示,目前要確保穩定供電、開發多元綠電,但不排除任何有助淨零的能源方案,包含未來新的能源技術,未來要通過社會對話,確保核安核廢問題可以解決。
根據轉述,童子賢在會議中強調,為了達成2050淨零目標,才主張延役發電,但主張核電對減碳貢獻,不該被誤解為反對綠電。不論太陽能、氫能或潮汐能,只要不排碳的發電,每度都很珍貴。
未來若要採納新的核能技術,是否意味著《環境基本法》必須修法?彭啓明表示,非核家園目標有其時空背景,當時還不知道有SMR或核融合,未來如果有更好解決方案,只要國人有共識都可以做調整,「因為淨零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