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山林應該是什麼顏色?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直截了當地回答「綠色!」。台灣的低海拔森林確實多為常綠闊葉林,但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在每年的4至6月,森林的顏色正悄悄的轉變。以芎林鄉的鹿寮坑地區為例,從有「四月雪」之稱的油桐花(你沒看錯,油桐花的開花期近幾年都提早囉!5月份基本上已經看不到油桐花了!),緊接著5月份有粉紅色的「酸藤」花,而相思樹也同時綻放著金黃色的花,因此有「五月天有白油桐、紅酸藤和黃相思。」的說法。相信大家對油桐及相思樹都很熟悉,這次就讓我們好好解密在我們周遭隨處可見的「酸藤」吧!
酸藤是夾竹桃科的成員,對植物稍微熟悉的朋友應該會馬上聯想到「有毒植物!」,夾竹桃科的成員確實都具有毒性的乳汁,因此在野外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或食用到乳汁。相較於其他夾竹桃科的成員,酸藤的毒性很低,可以少量的食用,其葉片帶有酸味(這也是他稱為「酸」藤的原因),記得小時候曾經摘過它的葉片當零嘴吃,酸酸鹹鹹的口感很像在吃「仙渣餅」,吃下葉片後可以促進唾液分泌,達到暫時解渴的功效。早期原住民族也會採摘酸藤的嫩葉,作為鹽的替代品,不過還是要避免短時間過量食用,否則會引起麻痺與腹痛症狀。乳汁乾燥後,可以製作成品質好的橡膠。也被作為中藥材使用,稱為「白椿根」。
作為藤本植物的酸藤,時常被誤認為惡名昭彰的世紀綠癌「小花蔓澤蘭」,同樣生長在樹冠層,不過酸藤並不會像綠癌植物一樣,遮蔽樹木的陽光,導致樹木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因為其葉片短小,呈現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且有許多小昆蟲、細菌及疾病等天敵都可以抑制酸藤生長。
那要如何快速分辨兩者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5至6月時,進行小花蔓澤蘭的移除工作,此時的酸藤會開滿粉紅色的花,當然也可以利用葉片與莖部外觀特徵不同來分辨(如下圖所示)。
查找酸藤的資料時,在《南庄植物誌(下卷)》的內文上看到一首有提及酸藤的有趣歌謠《揚尾仔》,歌詞當中的「羊角」指的就是酸藤,作為台灣原生種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在不同族群與地區都有不同的應用。每次在認識植物時,都會很期待從中學習先民的智慧,但卻在現代化的社會中逐漸消失,透過自然谷之星的整理,將這些智慧記錄下來,讓這些不起眼的植物們,有機會再次出現在大家的眼中。
夾竹桃科的植物
酸藤 檔案
中文名:酸藤
別名:白椿根、鹽酸仔藤(台)、羌仔藤(台)、羊角(客)
科名:夾竹桃科
學名:Urceola rosea (Hook. & Arn.) D.J. Middleton
分佈:分布於台灣、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及中國等地的低海拔森林。
生態:多年生攀緣性木質藤本,全株具有白色乳汁,生長在低海拔森林當中,每年4至6月開花,粉紅色的花雖小卻量多,在樹冠上開出一叢叢的花海,為森林添上一抹紅妝。
特徵:
- 葉對生,橢圓形全緣葉,葉背中肋及側脈略帶紫紅。
- 淡紅色的鐘形花,具有5裂,花序為聚繖狀圓錐狀,頂生。
- 果實為蓇葖果,肥厚且銳尖,長 10~15 公分,寬3~0.5 公分,呈現青綠色。
- 蓇葖果2枚,叉開成近一直線,細長條狀(外觀似羊角或山羌角)。
- 種子頂端長有白色絲狀冠毛。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發表於2022年5月31日。
參考資料
- 社團法人台灣蝴蝶保育學會-酸藤
- 農傳媒-別把本土酸藤誤認為入侵種小花蔓澤蘭,專家呼籲以花色鑑別
- 《南庄植物誌(下卷)》。桃園市華夏書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