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發現嗎,街頭巷尾的電器維修行,大多不願意修理風扇、熱水壺、電鍋等小家電。東西壞了,只能進入回收場淪為「電器孤兒」。在高雄,成立不過3年多的「小家電診所」透過每週的維修巡迴、成立個人工作室,每年挽救近萬具小家電,讓維修變成一種流行。
為什麼小家電沒人要修?在地社群又如何開枝散葉、掀起維修風潮?在10月19日世界維修日這天,《環境資訊中心》跟著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看見維修的挑戰與趣味。
不只定期辦維修活動 還要在城市中開枝散葉
19日「世界維修日」這天,人潮湧入高雄市鹽埕區忠孝國小,他們是前來等著修家電的民眾。黃武就在這場活動擔任機動組,幫忙帶位、找尋零件、指導修理,忙得停不下來。直到將近下午1點,他終於能坐下吃個午飯,接受《環境資訊中心》的採訪。
黃武就描述,維修運動在高雄非常蓬勃——年頭到年尾,八個據點,每週巡迴維修,每場30件修理名額總是爆滿,根本「週週都是維修日」。
黃武就的碩士論文就是寫台灣維修社群的興起,2019年畢業後,他到社大精進維修技術,隔年找來志同道合的夥伴,進入社區舉辦小家電「義診」,沒多久就打響知名度,前來維修的民眾絡繹不絕。有時候一時修不完或當下沒零件,回到家也繼續「加班」維修,有時也會接到鄰居、朋友諮詢維修,「黃大叔維修工作室」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張。
白天是國小老師,晚上成為幫人解決疑難雜症的維修大叔。然而,維修需求太大,一個人吃不消,他「推坑」其他技術精良的維修志工開設工作室。目前高雄已有七間因維修運動誕生的付費工作室。雖然各工作室生意興隆,黃武就卻吐露擔憂。
每年挽救近萬件「電器孤兒」 維修活動仍力有未逮
黃武就指出,光是自己的工作室,一年就修了1200件家電,小家電診所去年修理900件;把每週的修理活動和工作室件數統計起來看,每年有近萬件小家電重獲新生,但案件依然源源不絕的進來。他指出,背後反映出的是,城市中有大量小家電維修需求無法消化。
「在計劃性淘汰下,很多家電都會刻意設計得容易壞。」有時原廠不願意受理維修服務,或是維修價格太貴,民眾容易丟棄舊的、入手新的。曾經在慈濟擔任維修志工的黃武就,親眼目睹了環保站裡堆積如山的小家電。
城市裡的維修店家,也少有願意修理小家電的。黃武就分享,當他開辦小家電診所時,許多人擔心他「擋人財路」、衝擊社區裡既存的維修師傅。但團隊後來發現,很多師傅早已不幫人修小家電了。
電器產品可大致分為大家電、小家電、3C產品,維修市場供需失衡最嚴重的,其實是小家電。
「你看冷氣、冰箱(指大家電),只要到臉書社團去貼一下,問有沒有人修,下面就一堆人丟名片。」黃武就指出,修電扇行情價約300元,修空調行情價約3000元,「花的時間成本其實一樣多,到頭來師傅當然只願意修大家電。」
黃武就說,修理小家電的個人工作室,與修理大家電的社區師傅兩者客群不同,其實不太會彼此競爭。沒人要修的小家電成為「電器孤兒」,最後只能堆往垃圾場,而這群志工每年在高雄挽回近萬個小家電的生命。
黃武就說,家電診所的修復率有七成,略高於國外維修咖啡館,「剩下那三成沒辦法修的,很大一部份是沒有零件,(維修日當天)其實我已經帶了整車零件了。」
維修是件療癒的事 充滿驚喜與成就感
「你看到一個不能動的東西,透過你的雙手,又可以運作了、又可以發出聲音了,那個感覺是很舒服的。」黃武就說,撇除環保永續,維修更帶給他心靈上的滿足。
這天,有個年輕人帶來祖父母留下的老舊電風扇,一位很會維修風扇的大哥指定要修。黃武就笑說,「結果他踢到鐵板,一整個上午都在修這台,被我們笑。」
「拆東西就像拆禮物,或像阿甘講的一樣,永遠不知道吃到的下一塊巧克力是什麼口味。」黃武就說。「即便一樣是電風扇,問題也有很多種,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好像永遠有驚喜一樣。」
小家電診所在哪裡?送修要注意什麼?
小家電診所沒有固定維修站,而是每週至不同地方巡迴「義診」。民眾若有小家電維修需求,可至臉書「小家電診所」粉專,查找當月維修據點。
維修活動不用報名、預約,直接到現場排隊掛號就可以;維修只酌收零件和耗材費用,不收工資及檢測費用。
小家電診所強調民眾共同參與維修,登記送修後不能中途離開。如果無法現場等候,民眾也可選擇送往志工開設的付費個人工作室維修。
目前小家電診所每週巡迴的免費維修據點有七個:
三民區:佳美之地教會
前金區:東金公園
鹽埕區:忠孝國小
旗山區:阿嬤咖啡一館
美濃區:福安國小
鳳山區:真情無價免費市集
大寮區:志工會定期進駐大寮修理,但目前尚無固定據點
由小家電診所志工開設的付費維修工作室有七個:
楠梓區:心量.揚工作室
楠梓區:溫先生維修工作室
鳳山區:升華小家電維修工作坊
鳳山區:眷聚換生工作坊
鼓山區:易修小家電維修
路竹區:新日迎電子電機修復
橋頭區:黃大叔維修工作室
民眾可利用地圖查找確切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