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
垃圾越來越多…台中議員呼籲補助廚餘機 市府研議試辦
全台垃圾量逐年上升,廚餘占30%以上,部分縣市推出廚餘機補助。台中市目前尚無相關補助,議員建議參考他縣市,既能減少垃圾也提升回收效率;市府表示,廚餘經過廚餘機後還需要放置熟成,需要較大的土地,會考慮與學校或社區合作試辦。環境部統計,台中近年垃圾量逐年升高,從2021年的47.7萬公噸,成長到2023年的68.1萬公噸,居六都第一。(聯合報報導)
澎湖陸續發現鯨豚陳屍 腐爛發臭不處理惹民怨
繼西嶼小門鯨魚洞發現海豚陳屍後,竹灣後灣沙灘同樣發現1尾海豚陳屍多時,都已腐爛發臭,由於已無取樣價值,只能任由其現地腐爛,因鯨魚洞是澎湖著名的觀光景點,發出陣陣臭味,讓鄰近居民及觀光客都掩鼻而過,引發不少民怨,呼籲相關單位盡速處理。(自由時報報導)
台電大甲溪光明計畫評估擴大規模 引環團、地方憂慮
台電推動「大甲溪光明計畫」,利用德基及谷關水庫水位落差,設置抽蓄水力發電機組,環保團體質疑有環評委員竟建議大甲溪光明電廠擴大規模;台中市議員古秀英表示,該計畫恐影響台灣黑熊等野生動植物生態,更影響部落族人生活,要求相關資訊一定要公開;台電指出,該計畫不建大壩,對環境影響較小,台電也提出環境友善規劃。(自由時報報導)
金門設生態浮島促進環境多樣 歐亞水獺登島進食
金門綠能生態教育園區設置生態浮島,去年底紅外線自動相機觀測到有水獺登上生態浮島,且水獺近日也持續登上浮島進食、休息,金門野保協會理事袁守立說,浮島雖有成效,但屬生態補償措施,各項工程仍應考量必要性,或採生態工法與友善設計等。(中央社報導)
台灣黑熊誤觸陷阱救治7個月野放 籠門開一溜煙奔向山林
一隻台灣黑熊去(2024)年10月9日因誤觸陷阱受困,被屏東縣霧台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巡守隊發現,送至屏東科技大學急救與照養後逐漸復原,並由當地部落命名為Tawmele(達默樂)。今日在族人祈禱祝福下,Tawmele野放重返山林。(聯合報報導)
原民會首梯獵槍課程招訓 通過可作合法狩獵依據
原民會7日表示,自即日起至16日開放首梯次原住民自製獵槍安全使用訓練,預計招訓50人;將於6月2日至3日安排2025年第一梯次原住民自製獵槍安全使用訓練課程及測驗,完成訓練並通過測驗者,可作為未來申購自製獵槍、合法狩獵的重要依據。(中央社報導)
關西電力將蓋日本最大儲電站 擬2027年度啟用
「日本經濟新聞」6日報導,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將在大阪府一處火力發電廠舊址興建日本最大規模的儲電站,以便暫存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盼藉由調節供需來防止再生能源設備停止運作。(中央社報導)
越南進口煤炭需求增 俄羅斯是第三大供應國
越南今(2025)年前3個月的煤炭進口量成長16.7%,達1727萬噸,主要用於火力發電。其中,印尼和澳洲煤炭是前兩大來源國,對越南具有戰略利益的俄羅斯則是第三大煤炭供應國,估計越南今年全年自俄國的進口量有望達300萬噸。(中央社報導)
國際能源總署:2024全球能源業甲烷排放量近歷史新高
國際能源總署(IEA)8日說,創紀錄的化石燃料產量使2024年導致地球變暖的甲烷排放量接近歷史新高,並警告石油和天然氣設施的大規模甲烷洩漏情況激增。法新社報導,甲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僅次於二氧化碳,減少甲烷排放對於實現國際氣候變遷目標至關重要,也是抑制氣溫上升最快的方法之一。(中央社報導)
法國81歲獵人射殺棕熊 和其餘獵人須賠逾200萬再加4個月緩刑
法國一名81歲的獵人於2021年開槍射殺了被歸類成瀕危動物的棕熊。近日審判結果出爐,法院裁定該名獵人須執行4個月的緩刑,此外,還要和參與狩獵的其餘15名獵人,共同支付超過60000歐元(約206.17萬新台幣)的賠償金給對他們提起民事訴訟的環保協會。(自由時報報導)
印度切斷河水上游! 嗆不讓「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
在印度控制克什米爾地區上月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鄰國再次處於戰爭邊緣。印媒指出,印度暫停《印度河水協定》,已切斷從奇納布河(Chenab River)上的巴格利哈爾大壩(Baglihar Dam)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並放話不允許印度河「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亦表示:「印度水源過去流向境外,如今將為印度而流。」將切斷流向國界之外的水源。(自由時報、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