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0日
摘錄自2007年7月19日明報香港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內地湖泊藍藻污染的情日趨增多,繼太湖、巢湖、滇池及北京的昆明湖發現藍藻後,吉林省長春市水庫近日也因藍藻污染,至少有 10萬居民受斷水影響。內地生態專家警告,藍藻有可能變異成毒藻,居民長期飲用含有毒藻的水質,容易引發肝病、癌症、胚胎畸形等嚴重疾病。
長期研究太湖生態的北京愛曼迪生物科技研究所研究員趙飛虹表示,水體富營養化標誌是藻類蔓延,太湖 92.6%水域現已達中度營養水平。「有毒藻類使水中魚、蝦受到污染,並對人體帶來多種疾病,如肝毒性,近年太湖居民肝指標超標情相當普遍;而毒藻含促癌劑,潛伏期長,由嬰兒期起有效期可達 20年,並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形狀畸形。」
「太湖藍藻」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江蘇政府對此並無明確表態。環保人士和社會公眾多認為這是一次典型的環境生態危機;但當地政府則稱是突發性災害,且宣傳治污取得顯著成績等。趙飛虹批評說,某些地方官員只會作秀,「無錫有高官到現場喝下太湖自來水,相信他回家後還是喝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