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衝擊中國人消費觀念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氣候變化衝擊中國人消費觀念

2007年07月30日
作者:張可佳(《中國青年報》記者)

碳排放量已列入中國消費者的考量(圖片來源:中外對話)中國的消費者們已開始考慮他們的購物選擇,不僅是為了追求時尚,同時還為了減少他們造成的碳排放。張可佳對這種消費趨勢進行了報道,並探究了環保的購物理念。

BP(中國)公司副總裁任亞芬在網上使用「碳排放計算器」算了算——「我一年的碳排放量竟然有20多噸!」任亞芬說,在全球越來越多地關注氣候變化的今天,這個數字太高了。據悉,目前中國城市居民的年碳排放量為2.7噸。

在北京、上海的許多寫字樓裏,公司白領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這種「碳排放計算器」軟件的影響。它可以用簡單的計算方式,幫助人們瞭解起居、出行、購物等行為所產生的碳排放狀況。

為什麼人們要算碳的排放量?因為碳排放是指在能源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這與氣候變化直接相關。人類的發明和工業化生產活動,使化石燃料中的碳以越來越大的規模參與到全球的碳循環中。 無論是煤炭、石油還是天然氣,這些燃料在燃燒提供能源時都會釋放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大量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上的熱難以散發出去,形成溫室效應,以致地球氣溫升高,導致惡劣天氣增多,災害頻繁。

任亞芬比普通人「生產」的碳更多,是因為她頻繁地乘飛機趕赴國際會議、自己駕車上班、住較寬敞的房子,還使用不少家用電器。任亞芬這種工作、生活狀態,在今天眾多白領中司空見慣。就是這樣普通的緊張忙碌的的生活方式,也影響到地球氣候的變化——迅速增加的碳湧向天空,把地球包裹起來。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人們不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減緩氣候變暖的速度,不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地球將給人類嚴重的懲罰。

任亞芬說,她所在的企業領導層已調整了工作方式——儘量減少公差和國際間飛行,更多地採用電話會議和網絡辦公,鼓勵員工乘公交車和地鐵上下班,自己開車的人儘量與附近的同事一起搭車。

像任亞芬一樣,「用行動減緩氣候變化」成為最新時尚,開始衝擊中國民眾的生活與消費觀念。

減少浪費不等於降低生活水平

「每個人的行為都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姜克雋研究員說,他所在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而且,減少能源的浪費並非要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先要瞭解各種產品的能源含量,知道什麼樣的產品節能,才能選擇更環保的產品。

一位家住北京的公務員告訴記者,去年他把舊房子全面改造了一回——牆體全裝上了隔熱保溫材料,窗戶換成雙層真空隔音玻璃。結果,整個冬季,他幾乎關掉所有暖氣,家裏還很暖和,因此省掉了不少供暖費。

「這是很有說服力的一個例子。」姜克雋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與氣候變化直接相關。比如一張A4紙的能源含量是0.1度電,生產每只塑料袋、每雙鞋子所要消耗的能源含量,也是可以計算的。當我們瞭解到這些之後,就可以考慮:學生可以使用高年級用過的教材;多人可以傳閱一份雜誌;打印材料時注意雙面用紙;看到新款皮鞋即使在促銷也想想是否需要……這些做法不僅省錢,也選擇了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

薑克雋說,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正從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產品中,包括牙膏、鞋子、皮包、礦泉水在內,分析其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消耗的能源。據報道,礦泉水的「污染」,是自來水的一萬倍。當然,這不是通常所說的水污染,而是指生產、銷售礦泉水的全過程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它的生態足跡,是非常糟糕的。

他解釋,礦泉水本是非常清潔的,但把它從很深的地下取出來,然後要經過一系列加工、運輸、銷售以及空瓶回收,還要算上各種礦泉水的包裝,包括瓶子、易拉罐、紙箱、塑料等等,所耗費的資源和能源非常之多。有些水甚至經過遠程運輸,更是耗費了大量能源。這樣算下來,喝礦泉水產生的碳排放可就太多太多了。但是,人們往往只注意到水的清潔,卻忽視了它在生產、銷售直到飲用全過程中所產生的地球生態足跡。

姜克雋還告訴記者,我國出口產品所攜帶的能源初步估算占我國全部能源消費的1/5,約4億噸標煤。我國是服裝出口大國,專家正在分析生產一件衣服通常消耗的能源量。

追名牌與環保都是時尚

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女青年,收入不很多,卻很捨得買價格不菲的名牌皮鞋,碰到打折總是抵擋不住誘惑。同在北京的另一個年輕人則是追求節儉的楷模。他雖掙錢不少,但常去農貿市場或超市買便宜的鞋子,「即使只穿兩個月就壞了,也不可惜,還能常常穿新鞋、試新款。」他認為,自己能給許多小企業和小攤販提供工作機會。

有趣的是,兩個年輕人的消費行為不僅在觀念上難分優劣,在能源損耗上也另有說法。薑克雋分析說,「追求名牌並不一定不好。」他解釋說,生產每雙鞋所佔用的能源大體是一樣的。低質量鞋的製造企業,其生產技術更差,設備更老舊,能耗和污染也更大,同時,由於這種鞋的使用壽命短,消費者要頻繁購買,因此低質廉價鞋所佔用的資源和能源反而會更多。此外,工人在生產這些低質量鞋的過程中,健康可能受到損害,也是很大的問題。

薑克雋認為,時尚能夠引導潮流,青年人永遠是時尚的追逐主體。關鍵是,哪些是時尚。在一些國家,環保已經成為新的時尚,不僅風靡高收入群體,也流行於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青年當中。在德國,開清潔能源、小排量轎車的,大多是年輕人,在歐洲很多國家,騎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有些過去只有機動車道的城市,在單向雙車道的馬路上,讓出一條道給自行車走。有些城市在高峰時段甚至像辟出公交專用道一樣,設自行車、公共交通和其他機動車專用道,寧可讓汽車慢下來,也鼓勵自行車上路。

有人這樣說:當大多數人看到一輛大排量的汽車,首先想到的是它所導致的空氣污染,而不是它象徵的社會地位時,環境道德就隨之而來;當大多數人看到過度包裝、一次性產品或雨後春筍般的新購物中心,認為這些可能對子孫構成威脅而質疑時,過度消費主義就處於衰退之中了。

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快速提升,沒有人願意回到貧窮之中,「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非降低生活水平,因為這裏不僅包含著很多節能高效的新技術,而且還有很多新觀念和新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舒適、更和諧的生活方式」。

薑克雋肯定地說,我們的能源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能耗大戶都積極參與到節能降耗中來,就可以明顯減少我國的能源需求。如果公車出行和公費旅遊能適當減少,超市鼓勵更多本地產品出售,而減少遠程運輸,新建住房強令使用節能材料……那麼,我們不僅能有效地減排二氧化碳,還能繼續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7月2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