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境發聲的新出路:公民自習學報導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為環境發聲的新出路:公民自習學報導

2007年07月28日
作者:許心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

環境新聞編採實戰營學員熱烈討論。上週末,21、22兩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百略學習教育基金會、中華新聞人傳播協會合作辦理了「環境新聞編採實戰營」,透過傳授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志工有關新聞寫作的基本概念與技巧,培訓環境新聞的新血加入傳播環境資訊的行列。

同一時間的22日,公廣集團成立的PeoPo(People Post)公民新聞平台,也舉辦了「簡單PeoPo隨便聚」的活動,透過書寫觀念與技巧、部落格經營概念,以及各式網路工具應用的介紹,推廣公民新聞的資訊傳遞行動。

站在環境的立場,這一股「公民自習學報導」的推廣趨勢,是值得持續經營的,而環境資訊協會也很樂意在其中扮演一份角色。

地球、土地、環境是無言的,需要有人幫忙發聲;環境受害者很多是弱勢的,需要有人幫他們把問題說出來,找政府關心負責及社會資源介入;許多人對環境議題是不熟悉的,需要有人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會有什麼危害,哪裡需要幫助,可以怎麼做;誰在哪裡為土地努力,誰又做了什麼對環境友善的改變,也都需要透過傳媒來讓更多人知道及感動。

這就環境新聞與環境資訊存在的價值,環境報導可以閱聽大眾喚起覺知、增加認知、提升情意、建立價值、促進行動。

回顧1980年代台灣各地陸續爆發污染事件,當時一些較為深入報導的公害新聞,算是台灣環境新聞的濫觴,這些報導促使民眾了解污染的危害,促使政府開始重視污染防治,促使各地成立污染自救組織,也進一步在解放弱勢環境、為環境發聲的運動上扮演直接與間接的推動角色。

在台灣媒體亂象充斥的此際,全球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暖化的議題在「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推出之後,日益受到重視,而環境新聞絕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閱聽大眾需要報導真相、對社會有正面意義的清新新聞。

環境新聞時時刻刻都在全球各個角落發生,不管事件是大是小,持續還是突發,只要你對環境土地有關懷之情,再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並加以練習之後,就可以透過電腦寫成一篇報導,再加上相機與方便的網路技術應用,更可圖文並茂。

因此,個人期盼有志民眾一起加入環境新聞的行列,成為新一批的生力軍,為傳播環境資訊及推廣環境教育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