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SD社區志工達人-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GYSD社區志工達人-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下)

2007年08月28日
作者:彭郁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部落慢慢趨向現代,大多數的人心力放在拚經濟、顧生活,文化傳承相對地不受重視,然而社區營造若沒有以在地的文化歷史為基礎,將會是失根空泛的!我們的文史調查只是希望做個出頭草」-這是GYSD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召集人劉志翔一再強調的計劃初衷。

部落的傳統智慧 不容忽視更不能拋棄

alang branaw 風景(圖片來源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提供)志翔說過去聽到部落長輩常掛在口中的:「你們無法體會我們那一代的生活環境,你們也許沒辦法在那樣的艱苦中生存…」,心裡常不服氣,但藉由部落文史調查,實際認識部落前輩們艱困的生活,以及重光部落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讓成員們學習更珍惜自己的族群文化。參與調查的青年志工們開始捫心自問,是否能夠秉持部落長老們對於生活、對於自然的堅定信念?是否能夠重視老人家的想法並保護這些部落智慧的資產?是否能夠以尊重及關懷的態度對待部落耆老?

依婉說:「長輩們在年輕時,部落的生活很艱困。早起晚歸的辛勤農耕為的就是負擔一家生計,不讓下一代孩子吃苦;省吃儉用一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過好生活!」在探訪的過程中,成員們總能感受到長輩們強烈「自己生活苦,也不希望孩子一起苦」的心情。因為深刻體會他們的辛勤鋪路,是部落發展的重要力量,身為後輩,進行計畫的成員們會以更虔敬的態度看待目前部落的資源及所傳承下來的文化精髓,這就是部落整體能夠存在的基礎。因此,訪查過程中,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執行問題,重光文史調查小組還是堅持做下去,並陸續整理出階段性的成果,與部落共享這些資訊。

現代化的兩難 文化傳承及凝聚平台

隨著交通發展,重光也不免面臨原住民部落青壯人口外移,及傳統文化流失的問題。過去,重光的傳統產業以種植山蘇及生薑為大宗,但現在部落從事農耕工作的幾乎都是老一輩的長者,僅能看到幾家聚集著婦女及老人家在梳理山蘇以及安置整箱的畫面;部落的青壯年多半都到外地謀生,所做的工作多為低階層的勞力工作,像是清潔打掃、隧道及市區下水道包工、邊坡的噴漿及建築等粗工;部落在地謀生養家不易,部落本身的文化傳承就較不受重視。

         行前訓練由部落現職國中老師Bakkan老師以及本教會Nanag牧師為我們了解部落的議題,以及目前部落所面臨的問題跟需求是什麼        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發表的成果海報        文史調查前置作業,小組成員利用星期六教會青年聚會後的時間,一起做簡單的準備志工行前訓練研習會,每個都很認真配合

為了深刻呈現這樣的問題,調查小組曾針對部落民眾設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會經常參與部落相關會議者,其比例僅占8%,但填寫關心部落整體發展的比例則高達9成以上。這和訪談過程中,不少耆老指出「部落失去了過去艱苦時代的團結與凝聚力」的說法相互呼應。調查小組推論,除了族人忙於工作而沒時間的因素外,部落缺乏共同的平台及完善的討論機制也是主要原因。重光部落目前主要的整合機制就只有透過教會,雖然大部分的族人都信奉上帝,但畢竟宗教活動是不具正式拘束及監督力的,所以,最終還是需要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此外,大多數的受訪者也相信只有教育能改變原住民部落,一方面鼓勵孩子多讀書以爭取到外地的好學校升學,以爭取到公家機關或服務業工作,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傳統文化教育推動的重要性,當務之急為母語的傳授,讓青少年學習更珍惜自己的族群文化。

調查只是行動的開始 期待喚醒對部落的回饋

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成員與部落耆老合影今的原住民青少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試鍊,為了因應社會趨勢而竭盡所能地為學業或前途汲汲營營,然在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同時,相對的正是陷於危機與迷失的開始:對自身之族群身份認知缺乏、對成長之地的漠視與疏離、生命價值觀之扭曲與背離、以及雖為部落在地人卻對部落生活一無所知…。

每個時代有著不同的挑戰,過去原住民面臨的是生存的基本問題,現代,則是如何在現代化潮流中運用長者的智慧和經驗,加上年輕一輩在現今社會裡所習得的專業與素養,協力營造出部落的團結力及特色。至於是否發展觀光,或其他的社區產業,都需要奠基在部落文化的根基及大家的共識上。調查小組成員們期許「為期三個月的文史調查計劃只是一群部落青年付諸行動力的開始,相信這樣的實踐,可以喚起更多人珍惜自身歷史、回饋家鄉的意識!

【文章連載】

※95年GYSD績優團隊系列報導-優美部落˙落根重光(上)

※GYSD團隊頁面連結: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

※本文部分照片感謝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提供 。

【延伸閱讀】

※重光部落簡介:
重光又稱巴拉瑙,位在鯉魚潭南方約三公里處,該地原係德奇塔雅群之故居,十九世紀末葉,因族人內訌,自相殺伐,即認為住地有Pasanek,不能久居,便遷到明利村境附近。
民國二十年,日人指定重光為沙卡亨與西寶兩社的移住地,起初分為三社,民國三十年瘧疾流行,社眾往荖溪兩岸遷移,分住四處,以今重光派出所有中心,其位置為:(1)派出所北方對岸1.5公里山麓,族人稱Loke。(2)派出所現址一帶。(3)對岸山麓,族人稱Sobat。(4)派出所西南方約一公里台地,族人稱Olaok。(資料引述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景點資料庫

※重光部落青年文史調查小組部落格:yaku o pisaw ni bbrax tr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