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徑中的創意精靈 | 環境資訊中心
慢走.樂活

尋找山徑中的創意精靈

2007年09月14日
作者:高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樂活觀點‧專家說法】

專家說法1‧方素珍(知名文童文學家、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親子手繪本中融入自然素材,有助於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同時也是親子交流的良機。

專家說法2‧劉伯樂(知名兒童文學家、鳥類生態攝影家):創作時怎樣畫、怎樣表現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想,去表達出內心的感受。

開學了,小姪女卻為來不及完成的暑假作業哀號著。其中一項作業是要做手繪書,寫出暑假遊記。「這有什麼難的?我們這二個月爬了幾座山,走了不少步道,不如來做一本山徑手繪書吧!」

講得簡單,拿起色鉛筆和卡紙,究竟該如何開始呢?想起之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辦過「山徑童畫師」研習,趁著採訪方素珍老師,乾脆帶著小姪女一起去請益。方老師是國內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多年來熱心投入手繪本製作的教授。她爽朗的笑容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離,尤其小姪女看到她所展示的「毛毛蟲書」、「蝴蝶書」、「手提袋書」、「一頁書」……更驚喜得瞪大眼睛,迫不及待一試:「我要怎麼才能做成這麼漂亮的手繪書呢?」

方素珍老師隨手一張卡片就能變身為手繪書,讓親子目不轉睛。方老師以幾張紙和簡單道具示範蝴蝶書和手提袋書的做法後,提醒小姪女:「一本好的手繪書要具備三項元素:一是內容創意,二是美術,三是文筆,我們現在只做了第二項,另外二項也不可忽略哦!尤其故事的創意是否新鮮有趣、具有想像力,是最重要的。」

「那要怎樣才能寫出有趣的故事呢?」「第一步就是要親身體驗囉!你不是喜歡到步道健行嗎?在大自然中,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好好地做觀察。摸一棵樹,看一片葉子,聞一朵小花,聽鳥兒唱歌……把你的眼耳鼻舌五官全都向大自然打開,靜靜等待大自然給你靈感。」

「我好喜歡山上的小草、大樹和小鳥,可是只會記它們幾公分長、什麼顏色,或依樣畫下來,這樣一點也不有趣!」

「你可以多看別人的文章參考。例如同樣描寫一棵樹,有的小朋友看到樹瘤,就想像成它長了青春痘,有的形容風吹過樹梢是染髮失敗的媽媽在風中嘆息,那你會想到什麼?像這樣多加一點想像力,把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覺,跟平常生活連想在一起做成比喻,就變成詩的語言。」方老師耐心引導小姪女去思考:「你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形容。如果你是樹,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如果你是一隻小螳螂……在這片森林中,你會怎麼想,怎麼做,會發生什麼事呢?其中就有許多想像的空間了。」

台灣藍鵲。圖片來源:農委會林務局(2006年攝影獎徐源明作品)「哇!我想到幾個故事了!」「嗯!再沒有靈感,你也可以跟爸爸媽媽玩故事接龍,一起動動腦,說不定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故事就誕生囉!」方老師也建議我們下次上山前先做功課:看書、搜集資料,增加對動植物生態的基本認識,從大自然這本「無字天書」中看出更多興味,筆下的故事也將更加精彩!

談到準備資料做功課,讓我想起一位擁有豐富生態知識、同樣是兒童文學界老前輩的劉伯樂大哥。他每次上山,總是隨身不離「三寶」:筆、筆記本和相機。不論是早期創作的本土繪本,到近年熱中鳥類、生態描繪及攝影,他的祕訣就是走到哪,記到哪,多年來累積出一本又一本的生態筆記書,儼然成了第一手動植物資料庫,也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劉大哥建議想要創作的人,一定要養成觀察以及思考的習慣。「切勿入寶山而空手回呀!大自然中有太多令人感動及有趣的故事,只要你靜下來好好觀察,不用刻意追求,自然能激發出許多新鮮靈感來。」

劉伯樂拍攝野鳥他舉例有一次在野柳拍攝鳥,遠遠礁岩上停著兩隻白腹鷳。其中一隻飛遠,眾人正想也許牠已離去,未料一會兒又飛回,口中叼了一尾魚,餵食另一隻久未起身的伙伴,大家這才發現牠的翅膀受傷了。「白腹鷳在台灣是迷鳥,顯然牠們不是故意逗留,而是為了照顧同伴未忍離去。牠們是夫妻、是朋友,還是伙伴呢?鳥類的情感世界實在超乎人類的想像!」劉大哥回憶當初眼中所散發的溫暖迄今令人難忘。

劉大哥鼓勵大家經由切身的觀察與觸發,從自然落實為文字或圖畫,無論創作的形式,可以寫成詩、散文,也可以畫水彩、蠟筆、拼畫,甚至親子一起編劇、拍照做成書,讓創意多元發揮。只要能盡情表現內心真實的感動,就是一個好作品最核心的價值。

我想,方老師非常鼓勵大家將自然體驗製做成手繪書,也正是這個緣故吧!尤其父母親若能與孩子一起走入山林,一同在大自然中互動,尋找生命的感動,回家之後再一起為這份感動留下記錄,讓手繪書成為日後回憶的凝聚,也將為親子關係帶來另一番充盈與收穫。回頭見小姪女已埋頭在剪貼手繪本,把之前在步道上拍的鳥兒照片放進去,還興緻高昂地拿出上次從登山用品店帶回的簡章說,「姑姑!我也要找媽媽一起報名『山徑小精靈』創意手繪本比賽!」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於農委會林務局「國家步道導覽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