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走山的人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上)

2007年09月20日
文字/攝影:紫秋千

聖稜線 。圖片來源:紫秋千

詩人遺落的手稿

「三月的司介欄溪,已有涉渡的人

雪溶後柔軟的泥土 召來第一批遠方的登山客

浪子麻沁 該做嚮導了

該去磨亮他尺長的蕃刀了

該去挽盤他苧麻的繩索了

該聽見麻沁踏在石板上的勻稱的腳步聲了……」 ~鄭愁予 雪山輯之二

凌晨四點天未亮,大夥決議夜攻,距離出發前還有五分鐘,我整理好小背包,走出山莊外觀看星象,那最耀眼的天狼星是否真能把思念傳遞給遠方的朋友,我想起鄭愁予的詩句,雪未下,亦無涉渡,卻真召來遠方的這批登山客。

1960年代上雪山走的是從環山部落的志佳陽線,當時得涉渡越過危險的司介欄溪,更遠之前的日據時代,則取道北邊的七家灣溪,這些舊山徑雖讓登山客們攀登雪山更加耗時費力,但走在其中,隨地拾起詩人遺落的稿句,想必旅程顯得優雅許多。

三六九日出。圖片來源:紫秋千登山口。圖片來源:紫秋千

而如今漸趨大眾化的武陵農場路線,假日申請住宿三六九山屋,卻是一床位難求,近年更因電視劇「聖稜的星光」取景,讓雪山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

初秋的九月,虎杖已染紅合歡公路,一行人巔簸地來到武陵登山口,檢查哨前整裝分配公糧後,天空也下起綿綿細雨,幾乎每次登山總跟雨有緣,但心境一轉,卻是涼涼的秋意。

回頭望農場,金針花、墨西哥鼠尾草,正開滿這世外桃源,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油然而生,踏在松針鋪上的地毯,僅2K的露宿地「七卡山莊」已不遠矣。

雨夜七卡

七卡山莊。圖片來源:紫秋千七卡,昔日為泰雅族人的獵場,現今搖身一變為設備完善之山莊,其內部的規模,大抵是目前我住過的山屋最大的,也難怪坊間有些登山隊,因排不到三六九,而直接再此過夜後輕裝攻主峰。。

夜裡,細雨仍舊不停的下,睡在木板屋上聽著雨聲,頗有另番意境,只是想起隊友說的山莊傳說,在這鬼月裡,心裡倒有點毛毛。

這一夜輾轉難眠,總是想起一些山下的事,或許山莊的設備太過豪華,尚未讓我拋開文明的枷鎖吧。

對看南湖大山。圖片來源:紫秋千白花香青。圖片來源:紫秋千哭坡。圖片來源:紫秋千

沿著步道,南湖大山雄峙在遠方,而白花香青,一路綴滿了步道兩旁,這季節正是野花大開,尤其這樸素優雅的玉山抱莖籟蕭,自七卡後處處可見,我低頭拾起這伴隨的詩意,回身沉浸在赤楊與二葉松下的暖陽,這就是高山漫步的旅情吧。

這條雪東線的第一段大陡坡,就是山友俗稱的「哭坡」,而過這後就正式進入海拔三千的高山氣候,低氣壓與氧氣的稀薄,容易讓人感到疲累,但走到哭的境界倒還未必,台灣高山路線比這還硬斗難纏的比比皆是。

東峰迷霧

鐵杉路。圖片來源:紫秋千不到十點,便飄起濃霧,不知不覺已上至山頂,只是回頭望觀景台,難免要應景的哭兩句,同時樹種也在此顯著改變,不再是松針的地毯,裸露的石塊與矮箭竹走來,慢慢進入高山的植被。

我倒覺過哭坡後進入的那段鐵杉林裡,才是真正的哭坡,在東峰前無止盡的陡上,也許是雨水打在臉龐,也許是陰暗的蒼鬱壟罩著前方路徑,上至東峰已無展望,只剩那梅花草列隊在旁微笑。

圖九:雪山東峰。圖片來源:紫秋千東峰,標高3201,柔軟的山丘,柔軟的草原地形,雖是平易近人的橫陳在前,但也是百岳一枚,遇上一隊僅單攻至此的北部山友,幫忙拍了幾張團體照,我想之於每座山,如都以崇敬相待,那麼即便只是旅程的配角,其收穫也頗豐富。

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每一個登山客的內心,行至東峰,午後的一場雷陣雨讓氣候起了大轉變,但高山野花的繁開盛景,卻溫暖了我的腳程,望著主峰被濃霧給遮住,前方似乎有個聲音呼喚著我……

「哪兒去了那浪子麻沁!

面對著文明的登山人

全個部落都搖起頭顱

全個部落都搖起頭顱

無人識得攀頂雪峰的獨徑

除非浪子麻沁 ……………………………

是否 春來流過森林的溪水日日夜夜

溶雪也溶了他

他那 他那著人議論的靈魂」

往三六九的路。圖片來源:紫秋千玉山飛蓬。圖片來源:紫秋千

是詩人寫下的浪漫引導我走向雪山,是30年代鹿野忠雄的圈谷調查,加深我的登頂決心,是那條關於泰雅傳說的聖稜線,讓我起身尋找雪山之於我的意義。

或者還是電視劇「聖稜的星光」裡,每個人都不斷被檢視、被考驗....,尋找再出發的勇氣!

下篇預告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