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又一場偉大探險的結束 | 環境資訊中心
低碳革命前夕的無車之旅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又一場偉大探險的結束

2007年10月29日
作者:歐立‧鮑威爾博士(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巴黎終點

10月10日,也就是離開天安門廣場正好四個月後,吳懿婷(Ting)、黃嘉友和我,踏上了巴黎市中心,可以清楚眺望艾菲爾鐵塔的平台Trocadero。隔天,全部由台灣人組成的「綠道小隊」抵達巴黎。10月16日,最後一位台灣參加者游夙君也安全地踏上巴黎。

Ting和我,騎著我們自己設計並親手打造的斜躺自行車,花了123天,踩踏一萬兩千六百公里。這趟旅程的中間部分──從中國西部到波蘭,在體力的消耗上,遠比我們想像的艱難。其中曾有連續六千公里路,我們只休息了3.5天。甚至最後的西歐部分,我們也一刻不得閒。在德東德列斯敦短暫休息後,我們直接騎往巴黎,在丘陵甚多的西歐,我們仍舊每天平均踩踏一百公里。抵達巴黎的時候,我們非常的疲累。號召這場活動想法的萌生,發生在2004年春季寒冷的一天,當時我們正在雲南騎單車旅行。自此,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場無止盡,與時間賽跑的競賽。

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

成功的無車生活

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是為了推廣無車生活(car-free living),這無疑是21世紀人類生活方式的最佳抉擇。從1907年北京到巴黎汽車競賽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了,但是汽車過去許諾我們的,從來沒有實現。人類正視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率的運輸方式的時刻到了。這個我們想要傳達的理念,因為不誠實的商業與媒體利益,在台灣被扭曲、消音了。但是,在其他國家,我們的運氣還不錯,所以這個目標可以說部分成功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兩個目的:玩得痛快,並為慈善團體募款。我們成功了嗎?嗯,截至目前為止,和我們自己花在這場探險的費用相比,我們並沒有募到多少錢,所以,並不算太成功。接下來,就剩下第三個目的:痛快地玩。就這點而言,我絕對會說:是的,成功了,這是我此生的偉大探險。打從離開北京開始,就沒有什麼時候覺得無聊,一路上總是有新的挑戰、驚奇發生。橫越中國北部的路線,離主要的觀光區很遠,我們被當地熱情的民眾當作帝王般招待。在哈薩克,我們遭遇23天乾燥炎熱的逆風,極差的路況,及一陳不變的景色,支持我們堅持下去,持續騎乘的原因,就是一路上極其友善的人們。在烏克蘭和波蘭,我們滿心期待地,從一家麵包店或冰淇淋店,趕到下一家。而西歐的景觀則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危險的汽車

我會建議你們騎乘這條路線嗎?並不盡然。這趟旅程的前蘇聯部分,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俄羅斯。在所有的參加者中,至少有七人發生嚴重的意外,包括車禍和暴力搶劫,這全都發生在三個國家中:吉爾吉斯、哈薩克、俄羅斯。這段路實在應該搭火車。至於其他地方,我覺得相對安全。諷刺的是,一路上最大的阻礙通常是源源不斷的車流。過去一百年人類世界變化真大!

熱情的居民

在中國,我們深受成千上萬名單車同好鼓舞,他們用自己肌肉的力量,踏著自行車,完成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活。這些單車通常是簡單的沒有變速的單車。自我們離開中國國界開始,單車就消失了,接下來的五千公里,我們很少看到單車。直到烏克蘭,突然村落又開始有朝氣起來,單車靜靜地滑過滿是綠樹的道路。從此,情況變得越來越好。到了法國,人們就像中國人一樣,對我們和我們奇特的單車感到好奇。不論是開車或騎單車的法國人都會對著我們招手、微笑,而我們也會招手、微笑回去。

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

巴黎對於來自紐西蘭小城的我,實在是太大、太吵,太緊張了。不過,近年來,巴黎就和歐洲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已經發現、承認,城市的未來必須是對騎單車和走路方便友善的。我已經看到近來變化的證據,包括新的、為數甚多的單車道,以及巴黎最新的電子單車租借系統(Velib)。雖然巴黎的交通實在非常擁擠,但是至少他們已經朝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了。我希望,有一天,這種趨勢也會感染到世界的另一端,這樣我就可以快樂地在台北或奧克蘭安靜祥和的街道上騎單車了。

希望

我的瘋狂旅程結束了。但為了這次旅行而產生的飛行,卻對我們的環境一點也不好。

今天是我的30歲生日。當我回看我的二十年華,我可以不慨嘆我把時間全都浪費在大學實驗室或講堂裡。落腳定居,享受頭頂有屋簷,家有新鮮菜園的時候到了。我希望這次活動最後終究至少有鼓舞到一些人,走出戶外,再給他們塵封已久的老舊腳踏車一次機會。

【延伸閱讀】
台紐單車騎士橫跨亞歐 宣揚無車理念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地球日網站,本季專欄連載畢。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