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選擇 決定地球的樣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我的小選擇 決定地球的樣貌

2007年11月27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26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新店「花園新城」的許多住戶向30分鐘車程遠的福山一家有機小農訂購有機蔬菜。「農夫種什麼,我們就吃什麼」,住戶江慧儀說,每家每週會收到1個布袋裝著本周的收成:玉米、胡蘿蔔、青江菜、白菜和芥菜,1袋400元。食物不再長途跋涉來到餐桌,直接到當地採購不僅減少中間轉運經銷,降低碳排放,也支持了當地小農。

不論是「反瓶裝水」或「食物里程」的減碳行動,總免不了質疑:最大的汙染源並不在你我的購物菜籃裡;而是政府與資本家。 但,生活中的許多選擇,每一次選擇都代表一次投票,對我們所居住世界的投票。

在真理大學兼課的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曾問學生環保難題:「要減緩溫室效應,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責任大?」而年輕學子看法兩極:一派主張政府制訂政策,才有最大影響力;也有人認為,改變人心最重要,觀念改變,決策就會跟著變。「兩個極端,有個交集。」潘翰聲說,政府為公民服務,「每個個人對政府政策是有責任的。」

這也是台灣環保團體選在12月8日、聯合國於峇里島舉辦抗暖化會議時,於台灣同步舉辦「抗暖化大遊行」的基本思考,公民集體發聲,要求政府立法減碳,也要大企業提出減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