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27日路透社上海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法國總統薩科齊27日的訪華之旅為法國企業贏得了創紀錄的訂單,但是在匯率和環境問題上幾乎沒有得到北京的回應。薩科齊敦促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大國承擔自己的責任,在抵御全球變暖方面扮演自己的角色。「我建議中國加入一個新的全球公約,一個生態和經濟新協議,」他說道。
這個安排可能被看作是一個交換,將清潔技術轉移和其他激勵,作為中國加入後《京都議定書》全球公約的回報。對於薩科齊希望中國減排有害氣體的倡議,北京保持沉默。到目前為止,發展中國家還沒被要求這樣做。「如果我們不設定目標,我們將不會再避免災難方面取得成功,」薩科奇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道。「歐洲和亞洲,北方和南方不應有不同反應。」
中國有媒體的評論聲稱,從工業革命到1950年代,發達國家排放了全球95%的二氧化碳,從1950年到2000年,這一數據為77%。快速發展的中國正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該氣體主要來自工廠、農莊和汽車,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
下周在巴里島,聯合國將啟動環境談判,希望找到《京都議定書》的替代協議,《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