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2月03日
作者:紫娟
農民曆大寒前,我們一行人沿著車量稀少的花蓮193、64縣道,行經山興、奇美、港口部落;見識霧雨中水墨畫般的山色,秀姑巒溪富生命力的吟唱,最後終結於港口藍綠相間純淨的海。雖然天氣不是陰就是雨,偶有陽光露臉,但身體的「節奏」對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度、自由度夠了,就特別容易感到滿足、開懷。
行路時,多數人會和熟識者並肩而行,聊天甚至高聲唱和。但我喜歡一個人走在隊伍後方,刻意和人群保持距離;不是孤僻,只是希望將主要目光聚集在沿途風情、更敏睿於前進時的身體律動。
行程安排得很從容,絕不需趕時間、拚腳力。靈感來了,路旁一坐,就寫起來吧。美景當前,當然是擺出最好的姿態,入鏡!
綿密的雨絲,輕悄悄落下,並不成肩上的負荷。倒為眼前的山稜線披上一件薄紗,令人以為置身於偶像劇拍片場景。
仰望天空,隨時有令人驚喜的彩排。這趟行旅還有多聽覺的宴饗──蟲鳴、鳥鳴、還有像山羌叫的浪濤聲,而這些僅能請看觀親自走訪才能體會了!
我們不僅是消費的觀光客,也以一點勞動服務回饋部落──在耆老的帶領下復育百合花、淨灘等,在這過程中,與人與土地的關係更貼近了。
行程尾聲,遇到一對單車環島的父子,他們並非騎著頂級車,兒子也才小學五年級;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回到台北,生活照樣充滿挑戰,他們的身影常出現在我腦海中,提醒自己要不忘儲備「進一步出走探險」的能力!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紫娟的心靈探險」寫于20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