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輛密度高 空污防治遇瓶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車輛密度高 空污防治遇瓶頸

2008年02月22日
摘錄自2008年2月21日公共電視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了找出解決台灣都會區空氣污染嚴重的方法,環保署邀請國外的專家,提供具體方向。環保署表示,近年來,空氣污染防治已經到了瓶頸,尤其是臭氧的含量年年攀升,要解決空污的問題,還是要從源頭管理車輛數目。

台灣的車輛密度,高居世界第一,每平方公里561輛,是日本的2.4倍,更是美國的22.4倍。環保署指出,都會區的臭氧濃度更不斷上升,空污防治到了瓶頸,因為目前除了台北,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完備的大眾運輸系統。

環保署舉行國際研討會,請來國際專家一起來找出路。來自奧地利的學者指出,台灣都會區的停車費,比起歐洲國家實在便宜太多了,如果像有些國家規定只能短期停車,而不能毫無限制停一整天,這樣就會減少開車的意願。

而英國倫敦當局,開徵塞車稅,限制車輛進入市區,果然減少三四成的空氣污染,而這樣的經驗,是不是值得台灣學習,來自英國的專家卻不這麼認為。

事實上,空氣中的臭氧濃度會增加,主要是因為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在太陽的曝曬下所產生的,環保署表示,除非從源頭減少車輛的數量,否則後端花再多錢防治,恐怕也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