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前言 | 環境資訊中心

《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前言

2008年04月20日
作者:克里斯多佛.弗雷文(Christopher Flavin,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董事長)

State of the World 2007: Our Urban Future2008年某一天,世界將穿越一個看不見但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在那個時候,地球上會有超過一半的人,約32億人,居住在城市裡。由於受到人口成長和來自鄉村的空前移民潮的同時衝擊,估計每年有超過500萬人,約和法國人口相當,加入世界上的城市和市郊。人類的未來、我們的經濟和支持我們的這個星球,都將決定於世界的城市,其影響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代。

都市中心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創意,和一些世界上最悲慘和可恥的貧困共存的匯聚處。它是世界經濟的發電機,但也是疏離感與宗教極端主義的溫床,並其他在地及全球性不安全的根源。城市是開創性環境政策的先鋒,也是大多數世界資源遭受破壞和汙染的直接或間接源頭。

這個現代《雙城記》(The Tale of Two Cities),借用查理斯.狄更生(Charles Dickens)描寫19世紀倫敦的著名冷酷小說之名,正是每個政策制定者和市民必須了解的。對抗我們最嚴重的全球問題,從失業和愛滋病傳染,到缺水、恐怖主義、氣候變遷,將在世界的城市裡論輸贏。

雖然大約在西元前4,000年,第一座小城市於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之間建立前,人類這個物種已經存在超過10萬年了。城市逐漸增加的主導地位,是我們經歷過最劇烈的變化之一,也是我們最窮於應付的變化之一。到20世紀初,大部分的世界人口還居住在鄉村,並以農業維生;甚至到了今天,大部分已都市化的國家――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其選舉系統還給予鄉村選民不相稱的政治影響力;且國際發展組織在分配其援助時,也常忽略了城市。

1950年代,只有紐約和東京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今天,全球有20座所謂的巨型城市,大部份在亞洲和拉丁美洲。接下來這幾十年,最主要的成長會來自於較小型的城市。到了2015年,人口學家預測,人口介於100-500萬的城市,會有59個在非洲、65個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以及253個在亞洲。最快到2030年,世界上的都市居民中,4/5個會住在我們現在所謂的「發展中」世界。

這種轉變帶來的人口和政治上的衝擊將考驗著我們。中國每年有數以百萬人移到城市,雖然該國在滿足新都市居民的需要上,已比大多數國家做得更好,但是社會的緊張關係正逐漸顯現出來。目前都市化最低的大陸非洲,是都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區,無疑會帶給這個已經處境緊張的地區更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壓力。

非洲及亞洲新都市中心的絕大多數人口成長,在缺乏規劃且缺乏公共設施的居住地,也就是一般所知的貧民區。在發展中世界裡,超過1/4的都市居民,超過5億多人,缺乏乾淨的用水和衛生設施,導致每年160萬人死亡。21世紀城市的面貌,常常是瘦小、營養不良的兒童,生活在像阿必尚(Abidjan)、加爾各答、或墨西哥城等城市的大規模貧民區,而不遠處就是新蓋的歌劇院、金碧輝煌的辦公大樓、和現在就是在貧窮國家也很平常的車潮雍塞的公路。

這樣的孩子經常缺乏電力和乾淨的用水,甚至附近沒有廁所可用。雖然近年來,許多歐洲和美國城市的空氣品質都獲得大幅改善,而在發展中世界,大多數城市的空氣品質都變得更差,光是中國就有16個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對居住在貧民區裡的小孩,每天都受到因汙染而導致的疾病及暴力的威脅,教育和醫療保健就如同緣木求魚了。

我們用以滿足都市窮苦人家需求的能力,正是本世紀最艱鉅的人道主義挑戰之一,也正塑造關鍵的全球發展:從居住在附近豪華公寓的那些人的安全,到靠近地球極點的北極冰原的穩定。諷刺的是,要拯救世界尚存的健全生態系的戰爭,並非在受到威脅的熱帶雨林或珊瑚礁,而是在地球上完全非自然景觀的街道上。

所有都市都仰賴其提供食物、纖維、淡水和氣候穩定的那些生態系統,已陷入危機,這些「生態系服務」將近2/3已經劣化,我們的挑戰是避免像宏偉的馬雅城市躺在墨西哥南方和瓜地馬拉的叢林中變成廢墟的命運。荒廢的城市不僅是因為其境內力量的作用,也是因為周遭農地和水資源,幾百年來過度使用而崩潰所致。

拯救世界上現代都市的任務似乎是希望渺茫,除了那些已經發生改變的地方。《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輯錄世界上的城市所面臨的問題,並過去幾年來一連串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冒出的充滿希望的進步。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由一些富有及貧窮的社區所展現的自力更生,彌補了政府的不足。即使像食物和能源這種必需品,也有越來越多由都市的先鋒們在城市內生產。

在阿克拉(Accra),至少有1,000位都市農民在後院、空地、路邊、以及廢棄的垃圾場種植食物,利用廚房和浴室用過的水(中水)來灌溉作物。在巴塞隆納(Barcelona),超過一半的新建和翻新的建築物有太陽能熱水供應。在喀拉蚩(Karachi),都市的貧窮人家已經自行組織起來提供汙水下水道服務,由當地居民負責規劃、興建和管理當地的管線系統。在波哥大(Bogotá),許多居民可以利用嶄新的公車捷運系統輕鬆的四處移動。上海附近一個長江上的島嶼,正從荒蕪中興建新的生態城市。在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販售對生態友善的建築材料的合作社事業已經成立,也為城市居民創造數百個新工作。

我們探討了以城市為人類進步和生態永續性之關鍵的各種途徑,《2007世界現況》涵蓋了議題上和地理上多樣化的都市景觀,包括了現今城市所面臨的諸多挑戰的深度討論,以及關於革新者發現新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精采故事,而這些通常發生在發展中世界的最窮困角落。在章節之間出現的短篇「城市風情」故事,是由親身得知這些城市正在發生什麼事的人所撰寫的。

有兩位在都市議題上的世界級學者,都是來自南方世界,為《2007世界現況》撰寫精采的序。安娜.提貝朱卡(Anna Tibaijuka)是聯合國人居署署長,致力提升人類集居地的福祉、讓世界領導人關注都市貧民區居民困境。在坦尚尼亞的鄉村長大、且大學時主修農業經濟的女性,安娜.提貝朱卡提供了曾經在專業上和個人經驗上跨坐於城鄉分歧的個人觀點。

傑米.勒納(Jaime Lerner)曾任巴西庫里提巴(Curitiba)市長和帕拉納(Paraná)省長,所發展的公車捷運系統啟發了波哥大的系統,洛杉磯和北京等城市也在複製。不同於把今天的城市描寫成絕望而悲慘的地方的人,傑米.勒納把城市看為令人興奮的改革實驗室。那樂觀的態度,正是我們的城市以及世界本身的未來,所不可或缺的。

      《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

《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
State of the World 2007: Our Urban Future

  • 作者:克里斯多佛.弗雷文(Christopher Flavin)等
  • 譯者:周晉澄等
  • 出版社:看守台灣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