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環境資訊電子報發報週年的日子,八年前,我的朋友陳瑞賓突發奇想,在網路上找了幾個不曾謀面的志工,開始蒐集環境新聞,翻譯國際訊息,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期望將環境的訊息透過網路平台,傳達給更多人知道。當時我才剛懷老大,現在孩子已是小一生。
祈願訂戶大增 關心環境的人口倍數成長
剛開始電子報的寄送對象,是集結大家e-mail通訊錄中的名單,從數千人被強迫收環境資訊電子報,期間退訂及新訂閱的人數加加減減,雖然到現在成長到18,000名訂戶,但並不令人滿意,我希望訂戶數能持續增加,有更多人願意接收環境相關訊息,願意了解我們的地球環境動態。
訂戶數對我們的意義
發行量對出版品來說,代表的是受歡迎的程度與影響力。報紙雜誌看的是銷售量,電視節目看的是收視率.對電子報而言,看的是發行量。發行量愈大,代表愈多人關心環境議題,愈多人支持這份電子刊物,假如環境資訊電子報能有十萬二十萬訂戶,相信我們的影響力絕對比現在來得大,所以支持環保的具體做法之一,就是鼓勵大家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讓一份真正為環境發聲的專業電子報能建立更廣大的讀者群與影響層面。
環境資訊中心的挑戰
一份刊物的發行量與其內容質量及受歡迎程度有關,或許有人覺得環境資訊電子報承載的訊息量很大,每日閱讀負荷不小,然而,環境的議題就是如此龐雜,想要讓大眾知道的訊息就是如此地多!或許有人覺得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內容較深或專業,但相對地,也有人覺得我們的內容深度不夠!一份綜合性的環境刊物,一定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脾胃,但我們依然努力地盡力去做,期待的是讀者的回饋,讀者的意見,我們希望這是一份大家的刊物,集聚眾人對環境的關心與努力,而不是我們埋頭苦幹、自說自話的單行道!
每日發報背後的困境
環境資訊中心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起源與根本,在每日發報不輟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與困頓.為了維持每日電子報發行內容,八年來,除了專兼職編輯投入之外,更有無數的志工參與及作者供稿等,這份資訊豐富的免費電子報,可是花費眾人心力一步一腳印地經營了八年,發行了近三千個日子,然而,協會在環境資訊電子報所投注的人力、時間與成本,跟所獲得的小額捐款與補助卻是不成比例!也就是說,環境資訊中心是個燒錢的單位!從協會成立的宗旨來說,環境資訊中心和環境資訊電子報是要一直維持下去的使命與任務,然而外界對此的支持不足卻是內部很大的痛!雖然即使我們有賠本也要撐下去的信念,但能撐多久?我們希望有專業的主編,有多位專業的記者可以出外採訪,然而我們的經費非常有限,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們的薪水無法吸引頂尖人才,但我們仍在有限的規模下,期望發揮最大的效益。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認同環境資訊中心的理念與努力,請用以下方式跟著我們一起為地球環境做更多事:
1. 鼓勵親朋好友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或是直接幫他們訂閱
2. 加入定期定額小額捐款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行列
3. 每日閱讀環境資訊電子報,落實生活環保,參與環境行動
4. 提供各種資源協助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運作
5. 對環境資訊電子報提供各種意見與建議,讓我們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