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寶特瓶娃娃的臉是用什麼做的呢?」「雞蛋殼!」推開服飾文化館的大門,深色木地板上一群竄動著的小蘿蔔頭,仰起小臉認真回答著。「哇!你們真的都好棒喔!」此刻,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身著白衣牛仔褲、蓬篷米粉頭上裝飾著墨鏡的魔法阿姨身上。百餘張發票做成的繡球花、紅色香袋變身的紅玫瑰,抽油煙機的鐵管製成的銀色禮服,手裡的捧花是黃色塑料雨衣重生而成;環保再生創意協會理事長連苑伶的介紹,正掀起孩子一波又一波的驚呼聲。
再忙,也要親自來接待孩子,這是連苑伶的堅持。她認為愛護環境、珍惜資源與發揮創意的生活態度必須從小培養起,不僅可以發揮較大影響力,也是重要的品格教育;因此環保再生創意協會主要的工作就是教育推廣。
連苑伶表示,協會的成立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環保再生創作的作品,原只用來佈置自己經營的數位音樂教室;寶特瓶娃娃的誕生,是為了當作說故事給學校小朋友聽的道具,無意中在慈濟師姐的推薦下於舊金山環保聯合國參展;經大愛電視播出及聯合報、國語日報等媒體陸續報導,最後在音樂教室家長及故事媽媽們的提議下,30位媽媽發起成立了「環保再生創意協會」。
笑稱自己是不懂寫企畫、不會做公關、不會找預算的傻子,協會的運作多靠成員自掏腰包維持。協會至今已辦了三年環保創作展,前兩年連苑伶自費將展出的環保再生創作集結,出版了《家居拾拾樂》、《獨一無二的寶特瓶娃娃》兩本書,15、6萬的印刷費,皆一度面臨繳不出的窘境,幸好最後都出現貴人相助。但連苑伶並不因此而遷就經費,只慎選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與採訪邀請,「只要是學生主辦的活動,即使只提供少許車馬費,我也一定出席。」
「付出是一種聾子聽得見、傻瓜能了解的語言。」是這句話讓她堅信人不能等到有錢才付出,即使辛苦仍堅持為所當為。一度不諒解為何要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去做這種「沒用的事」,連苑伶的大兒子卻在學校美術課中由老師的推薦重新認識了媽媽作品的推廣效益,進而改觀;兒子的轉變深深鼓舞連苑伶,要繼續用傻瓜的熱情影響更多人暸解環保資源再生的教育意義。
協會成立三年,每年都舉辦不同主題的環保再生創意展覽。第一年以垃圾創意居家布置為主題;第二年的「樂色秀」將垃圾穿在身上,邀請市議員走秀,替寶特瓶娃娃代言讓大家暸解垃圾的創意美學;今年的主題「花新思」,表示以日常廢棄物啟動「對花的新思維」,及「多花心思就能發現廢棄物的新價值」之意義。
隨展覽主題演變,協會主要推動的觀念也由教導大眾釐清垃圾分類的概念,進而延長物命讓廢棄物重生。連苑伶表示,唯有替廢棄物在生活中找到新的位置把它變成好用的資源,「垃圾零回收」才可能實現;而只要開始動手做,建立起創意生活環保的觀念,人人都能透過創意設計,發現廢棄物的新美學價值。
「環保再生創作」強調自己動手做,除了培養創意與美感,更重要的是傳達「認真生活」的態度。透過環境資源再生創意為基礎,落實品格教育,是需要集合大眾之力一起努力提倡及推廣的。對著黑松泡沫綠茶鋁箔包做成的許願樹許下願望,連苑伶表示,希望未來能建立「環保創意生活教育館」,讓「環保再生創作」成為一種全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