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星作為一間著名紙業企業,去年開始開發風力發電設備產業。這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新能源正吸引著中國傳統產業富豪投入大把金錢。山東長星集團將投資55億人民幣進入風力發電領域。2006年,長星老闆朱玉國以57.1億人民幣身家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位列第102名。
這些財富與他植根於造紙產業密不可分。1986年,朱玉國創建的山東長星集團是中國造紙機械關鍵組件:真空伏輥產品的最大生產企業;20多年後的今天,山東長星集團正謀畫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風電。
去年6月,長星集團與陝西科技大學聯合開發風力發電設備產業。目前已經具備了生產1000千瓦、2000千瓦、3000千瓦大型成套風力發電設備的能力,專案總投資55億元,年產可達1000台套。
「中國的造紙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整合時期。在今後,產品會趨向高檔化。長星集團需要開拓一個發展前景更大的產業。」以造紙機械核心組件起家的朱玉國說。
經過20多年的積累,山東長星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人力和物力,希望尋求一個新的、快速發展的產業。3年前去歐洲考察的朱玉國對公路兩旁隨處可見的風力發電設備大有感觸:在歐美國家,風力資源被充分利用了。這次考察經歷為他日後進入風電行業埋下了伏筆。
朱玉國認為能源領域商機突現,他傾向於可再生能源。他認為,如果介入火力發電領域將面臨許多問題:一方面,煤炭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另一方面,煤炭利用的工業技術還有待提高。「我希望能找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沒有污染、不是高耗能的產業。」他說。2006年1月,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使朱玉國信心大增,風力發電在歐洲已具有相當規模,但在中國,3年前風力發電廠才剛剛起步。儘管中國的風力資源非常豐富,但利用還遠遠不夠。
朱玉國認為,風力發電設備在中國不太成熟,不少風機廠還是借鑒國外技術,不少關鍵組件也是從國外進口。於是,研究、開發擁有知識產權的風機組件、整機成為朱玉國的目標。事實上,朱玉國當年便是憑著擁有造紙設備關鍵組件的技術獨霸中國市場數十年,並將產品出口到海外市場。
兩年前,山東長星集團風力發電設備研發中心組建。長星集團多年從事造紙機械設備的生產和製造,具備開發、研究電器和控制部分自動化控制的基礎,這成為風機研發、生產的優勢。
朱玉國說,經過研發和實驗,長星集團已具備單機1兆瓦、2兆瓦和3兆瓦大型成套風力發電設備的生產能力。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將會成為風力發電廠的主流配置,掌握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技術意味著擁有技術發言權。
2007年,山東長星集團正式生產風力發電設備,並準備陸續建立自己的風電廠。朱玉國說,將會用5~10年的時間在全中國建設100個5萬千瓦規模的風力發電廠,從而形成風電產業鏈。
目前風機產業是風電行業中最賺錢的環節,擅長機械製造的朱玉國為何不將擴大風機製造規模作為目標,而是選擇了100個風力發電廠?原因是,其一,多規格、多型號風力發電設備科技比重比較高,生產精度與技術要求高,需要在實地中檢測其性能。擁有自己的風廠,就有了一塊風力發電設備的試驗場。其二,長星希望把風力發電擴成一個產業鏈,目前專注於風力發電設備,但風力設備的黃金發展時期或許只有15年,15年以後,風力發電設備趨於飽和,但長星到時擁有相當數量的風力發電廠,既可以做技術維護,又可以進行發電,企業的產業鏈效應就會更強。
一個風電廠的運營成本回收期大概為8~10年,而朱玉國表示,如果用自己的風機發電,那麼成本回收期可以縮短3年左右。
中國風電十一五規劃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4年間複合增長率達到28%。而從各省十一五期間的風電規劃來看,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可能遠超過500萬千瓦,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千瓦,複合增長率將超過50%。風電快速發展給風電設備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風機為迅速爆發的風電行業利潤附加值最高的產業,風電廠最主要的成本是風機,占70%左右。據估算,如果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則風電設備市場可以達到355億~466億元的巨大規模,年份額達到89億~117億元。
由於市場上風機緊俏,不少投資者持幣購機,中國不少廠家還在樣機試驗階段,就開始接受風電場的訂單,隨之而來的就是批量生產。據公開資料顯示,金風科技等風機製造廠的訂單已經排到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