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研究中,各項調查結果都指出,中國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所有人群中名列前茅,跟其他國家的學生一樣,他們帶有理想性格,關心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而這些人未來終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為中國的變革推波助瀾。因此我對他們大學環保社團的作為一直很感興趣,這次有幸在7月22、23兩日到湖南長沙參加了「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合作論壇」,在此分享一些記錄與心得。
這是該組織的第五次年度論壇,同時也是「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的聚會,本來選定的地點在成都,後來因為地震的關係臨時改到長沙,與會有甄選過的各校代表約一百人,還有其他受邀人士約2、30人,大會的主題是「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大學生在行動」。
這邊先摘錄大會海報上的簡介:「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合作論壇(簡稱CEF),是由陝西青年與環境互助網絡(原西安大學生綠色營)於2003年發起的,由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長期支持的一個以大學生環境組織交流合作為主的平台。」
「CEF建立網絡平台為大學生環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信息資源,組織有關『大學生環境組織的發展』以及『大學生環保公益活動的開展』有關的主題討論,並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合作論壇』,討論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引導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的有序發展。同時開展相關的能力培訓,項目展示等活動,以提高大學生環境組織的能力建設,推動大學生環境組織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論壇流程:
1、開幕式
2、主題峰會: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大學生在行動
3、2008溼地使者行動啟動儀式(由WWF主辦)
4、合作單位組織介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濟溪環境網(GSEAN)、中華環境保護聯合會
5、阿拉善基金會(SEE)資助基金介紹
6、專題會議(溼地保護、氣候變遷、減塑等三個分論壇)
7、主題工作坊(網路平台建設、NGO合作、培訓設計)
8、閉幕
大會的開場很具中國特色,在長沙理工大學某棟樓的演講廳,學校領導蒞臨指導,說了落落長不知所云的一些話,用空洞話語堆疊出字字句句,真是奇妙的中國官場,現在要在台灣聽到這些還不太容易了。大會還請來了一位環保志願者媽媽,一位阿姨用高亢激昂的聲音問大家是不是都是志願作環保?是不是都不求名利服務?在大家齊聲回答的時候我只是苦笑,作環保一定要這樣命苦嗎?
主題峰會上面我看見了中國大學生在全球暖化議題上的行動,CEF的一些骨幹成員在去年中成立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該組織在這一年間又開展了多項工作,最主要的是統籌推廣綠色校園的行動,有關青年認知氣候變化的研究,以及對於許多試點學校的培訓,對外他們也積極活躍,在去年Live Earth演唱會上向UNEP遞交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宣言,參加了包括巴里島在內的多項國際會議。他們說,跟別人交流之後,意外發現中國青年在這方面的努力,不但沒落後,甚至超前於其他國家。
第二天我整天待在討論氣候變遷的分論壇,主辦單位還要求與會者提交小報告,在會場分享各組織開展的工作,雖然內容大同小異,但是的確顯出青年學生對環保的熱情。大家也在現場腦力激盪出未來可能推展的工作項目,並玩起角色扮演遊戲,大會最後還邀請了媒體與公關專業人士當場指導。與會者應該相當有收穫。
在論壇裡我看見了許多做環保的小樹小草,交了很多新朋友,其實大家剛開始多半是懷著很樸素的心情,沒有想什麼改變世界,只覺得環保是身為人類的責任,看到這些寶貴的初衷,我總是會被感動,中國的環境還是有可以樂觀之處。
最後我想到了今年3月16號我在台大參加的「全國青年環保論壇」,那是我第一次遇見台灣年輕環保人,相比之下,台灣學生的確有思考靈活的優點,組織的活動更為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更提供了環保運動的養分。對岸儘管走在一條不同的路上,關愛地球的心是互通的,他們也沒有在這場盛宴中缺席。
在氣候分論壇結束後,主辦單位問我要不要講幾句話,於是我就上台跟幾十位小朋友分享了我的心得,內容如下:
「大家好,我叫劉仲恩,我是台灣人(台下一陣驚呼),我現在美國念環境政策碩士,本來我只想當個純粹的觀察者,後來因為主辦單位要我講幾句話,所以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這兩天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個論壇,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首先我要先向各位致上敬意,很慚愧的是,我大學的時候並沒有像各位一樣積極參加環保社團,看到你們這麼積極,讓我覺得中國環境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我這兩天的觀察中發現,各位推展的工作項目多半停留在『宣傳教育』的層面,宣傳減塑、綠色出行、校園節能、空調26度等等,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可以提高環保意識,最後可以對我們的環境做出點貢獻;這些都很好的項目,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在這種活動中,我們強調的多半是一種「個人的環保責任」,好像我們每個人都多種一棵樹、都坐大眾交通工具、都把空調開到26度,環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但真的是如此嗎?
在這邊我想提供大家一個新的思路。你知道嗎?在國家的電力結構中,生活用電只是比較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工業用電與農業用電,換句話說,縱然我們今天都養成了完美的環保生活習慣,但如果有一個工廠沒有依照法律使用最新的清潔科技,我們所有的努力可能就會因此而抵銷。
講這些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遙遠,但是在這邊我要講一個台灣的實際案例,看看學生社團如何對我們周遭的環境事件做出實際影響。
首先,在這邊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大陸,在環境法中,都有一項「環境影響評估法」,在座聽過這部法律的請舉手。(4、50人中有4、5人舉起了手)
好,那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這環境影響評估法,簡單說呢,在政府或是企業要進行一個大開發案之前,都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在這個評估報告中要說明開發案的環境影響無礙,該項目才能繼續推行。在大陸現行的法律中,規定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需要徵集公眾意見,並且要在報告完成後對外公佈,而公民可以監督調查結果或提出異議。
台灣也有相似的法律,而這個「環境影響評估」常常成為了政府、企業與民間環保組織角力之處。
我來自台灣的台北市,在台北的南方有兩個小鎮,一個叫烏來,一個叫三峽,這兩個地方都以旅遊聞名,三峽有保存良好的老街歷史建築,烏來有特別的原住民文化,也就是你們說的高山族。這兩個地方雖然在地理上雖然接近,卻交通不便,於是幾年前政府提出要建造一條路連接兩地的計畫,希望可以振興當地的旅遊產業。
我以前在台灣大學唸書,台大有一個環保社團叫台大保育社,雖然我不是成員,但是我知道他們總是以對抗這個開發案的成果感到自豪。當時台大保育社的同學知道這個開發案之後,感到非常的憂心,因為這條長達20公里的道路要切穿中間的生態敏感帶,而且極可能不會帶給地方便利,於是他們組織社團的同學蒐集相關學術研究,調查發起反對開路的連署,甚至參與環評過程中的聽證會,跟政府官員溝通,值得高興的是,最後這個提案被否決了,在過程中台大的同學不但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也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好了,我的故事講完了,講這些並不是質疑各位現在各種宣傳教育的活動,這些還是非常珍貴,我是一個新的思考面向,除了想像自身的環保行為外,我們可以把關心擴展到更大層面的社會議題,也許這樣,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更實際的改變。謝謝大家。」
※相關連結:
中國大學生環境組織合作論壇 http://www.cef.ngo.cn/
CEF濟溪網上論壇 http://www.gsean.org/forum/thread.php?fid=49$
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 http://www.cycan.org/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http://see.sina.com.cn/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 http://www.ifce.org/indexc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