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生態危機 面子工程充斥兩岸社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另類生態危機 面子工程充斥兩岸社區

2008年10月11日
本報2008年10月10日屏東訊,易俊宏報導

藍色東港溪理事長丁澈士為眾人講解二峰圳歷史。好面子、重門面,不獨為台灣人的特性,而是兩岸華人的通病;這通病發生在各項環境工程中,後果是什麼?來台參與「第三屆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 的10位中國環保團體代表,昨(10)日造訪屏東,除了參訪林邊溪的二峰圳水利工程外,並與在地團體進行社區營造經驗交流。雙方都認為,目前兩岸談環保,不論民間或官方,多以政治效益優先於環境影響,重面子更勝於裡子,反而造成環境永續最大的阻礙與危機。

兩岸環團10日上午來到位於林邊溪的二峰圳。二峰圳是日據時代時,為發展蔗糖業所建立的水利工程;主要是由一個地下堰體,將河床下的伏流水做儲蓄運用,藉以在枯水時期做為灌溉使用,至今已運作達85年,狀況仍保持良好,未出現淤積狀況。相較於台灣這幾次風災,許多工程紛傳坍塌意外,在地環保人士不禁感嘆施工品質差距甚遠。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丁澈士指出,水庫建造會破壞地表植被,且預算遠超過地下堰體,但只因水庫建設是可以「被看見」的政績,因此多受吹捧。那些埋藏於地下的水道不易為人所見,於是乏人問津;現在台灣與二峰圳相仿的生態工程,全部都是日據時代所建造的。林務局恆春工作站巡山員劉育宗則表示,幸而這樣的生態工程,已經重新受到研究和推廣。

湖北省綠色漢江協會會長運建立感嘆,地方領導需要做「面子工程」,來博取人民的肯定,卻往往為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雖然中國方面的治水情況與台灣有別,但是環境永續的原則同樣需要堅持。運建立相當肯定二峰圳工程,表示如此對環境友善且施工紮實的水利建設,值得更多中國環團前來交流取經。安徽省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總幹事周翔則指出,二峰圳工程的灌溉動力完全來自水位差,不需依賴其他動力,這點相當值得學習。周翔同時表示,「小資本工程的創意與精神,是更多好大喜功的工程需要借鏡的」。

要煙花般的耀眼政績?還是鴨子划水式長期耕耘?迥異的心態,促成迥異的保育策略,更為環境帶來殊異的影響。水利工程如此,社區營造亦是如此。社區營造的挑戰之一,即在於如何突破形象經營的表面工夫,好為社區居民生活及在地生態帶來真正的改善。就以社區植栽為例,有不少社區為「綠化」環境,將雜草樹叢砍掉,改種上平整的草皮及美麗的外來種植物;原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反而慘遭破壞。

兩岸環團聽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的鄭信盛開講社區植栽故事。

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的鄭信盛便指出,在林仔邊社區,居民種植蜜源植物,不僅為了供人觀賞,主要還為復育當地的蝶類族群;生態保育的意義要大於綠美化的視覺效果。因此雖然會發生植栽被蝴蝶幼蟲啃食殆盡,導致種植進度常停留在初步階段,但這也提供了人們一個思考的空間:社區營造的主要目的,在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但美好的生活環境,不能單從「人」的角度出發,而應考慮到人有呼喚自然的需求,加入人以外的生態思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才能將社區打造為值得久居的桃花源。

實地踏入社區,與居民對話;林仔邊社區營造的經驗,抛棄以光鮮亮眼的「面子工程」做為政績宣揚,為兩岸環保人士帶來些許靈感和激盪。來自北京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張蕙蓮表示,打破以人為本位,加入生態的思維,顯見台灣社區的環境教育已有相當的深度,很值得中國環保團體引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