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21日自由時報新市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家住新市大洲村的吳昆霖,世代務農,由於當地的土地含鹽,生產的蕃茄、西瓜甜度高,但儘管大洲水果有名號,農民仍要看天吃飯,自從1年前瞭解世紀楊樹吸碳力比本土樹種高30倍後,他認為未來溫室氣體法通過後,企業勢必要種樹減碳,農民可望從中找到商機。
吳昆霖說,大洲就位於南科樹谷園區旁,過去南科周邊常有臭味,他在附近撥出2甲地試種後,由於世紀楊樹的葉片大,吸碳效率高,把臭味也消除了,空氣變得更清新。
吳昆霖指出,南部氣候日照充足,很適合世紀楊樹生長,是推廣農民種植的好地方。 他希望縣府在重視綠化造林之餘,也能協助企業瞭解世紀楊樹的優點,向農民認養,1年1株約500元費用,等世紀楊樹成長後,再移植到其他地方成為行道樹、景觀樹,既能減碳,也能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