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以及學生對生活環境意識的提升,在政大吹起了一股關心在地社區與環境的小風潮。長期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政大民族系講師王雅萍表示,事實上政大人對醉夢溪的感情與好奇源遠流長,多年前由政大傳播學院學生自行拍攝的紀錄片「緣溪行」,紀錄了這群學生追尋醉夢溪源頭的過程。
隨著記錄片的溯溪路徑,政大的好山好水一覽無遺:背倚二格山,又有景美溪支流流經,再加上附近的貓空以及文山地區的人文歷史特色,共同交織出此區的記憶與魅力。醉夢溪不像長江黃河般壯闊,也難以激發文人思古之幽情,但「相處久了就是有感情」,緣溪行拍攝者的一句話多少道盡了服務課程參與者的心境。
「緣溪行」一片的拍攝年代已些許久遠了,尤其近年來社經環境變化迅速加上政大附近多項工程動工落成,片中的景致對現在的政大人或者年輕一輩的社區居民恐怕都已陌生,此片無意間也爲溪流生態以及週遭村落的變遷留下珍貴的資料。遠眺二格山,過去只見一片蒼綠,如今卻多了遊走山間的貓空纜車,背後的許多故事更是一言難盡。
興建貓空纜車 欲振興沒落茶山
文山、石碇以及烏來一帶在日據時代以前就因出產烏龍茶而名聞遐邇。清末時台灣為五口通商的開放港口之一,茶葉即為當時的重要出口商品;曾盛極一時、名列台北市三大廟宇之一的「指南宮」,當時的興建資金絕大部份是來自茶葉出口的香油錢回捐。
茶山文化以及在此發展兩百年的「張家村」家族聚落等等人文特色結合自然景觀,使此區頗有觀光發展潛力。民國70年代在政府提倡下,貓空茶藝館迅速發跡,然而近幾年來隨著周休二日的實施等原因,貓空遊客人數銳減,盛況大不如前。爲振興在地觀光產業,市府於是推動興建「貓空纜車」,但市府此番美意仍難以盡如人意。
貓纜興建因各方利益認知不同,造成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暫停,各自為各自的利益打拼。指南宮以及多數貓空茶藝館,引頸盼望纜車再次帶來遊客人潮,而支持興建,但許多環保團體以及受工程或遊客人潮所苦的住戶,則持反對意見。
長期關心文山區社造的王雅萍無奈的說:「當時興建貓纜的公聽會都沒人要去,等到真正影響居民利益時,在地居民的抗爭才開始。」棲霞山莊就是一例,直到天然災害加重影響到自家身上,這群相對後知後覺者,才堅決反對興建貓纜,只可惜工程已然開工,牽涉成本龐大,反對聲音已顯得力不從心。王雅萍表示,此情況反映民眾對社區發展的參與及敏感性不足,常錯失在體制內改變結果的機會,只好走體制外抗爭,如此反而遭致很多人的反感。
如今貓纜已落成通車,此決策難以重來,但貓纜後續效應以及當地社區發展議題仍需持續關注。此地區藏有許多珍貴的文化瑰寶,然而貓空纜車卻出現被「文化霸權入侵」之說,原因出在販售的紀念品根本非當地名產,無法襯托出此地豐富的文化氣息。王雅萍也指出貓空纜車完工後即移交捷運局經營,然而捷運局是交通運輸單位,有缺乏人文關懷之疑。
醉夢溪課程設計小組表示,希望此課程帶領學生進一步認識醉夢溪的人文,除了瞭解今日的醉夢溪外,還要遙想昨日,甚至對明日作夢。政大總務處環保組長連國洲表示政大希望在2014年完成在景美溪泛舟的夢,屆時過去渡船頭的風華或許能重現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