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廉姆斯 致力於禁雷運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廉姆斯 致力於禁雷運動

2008年11月11日
摘錄自2008年11月7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威廉姆斯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她將自己對民權和人道主義事業的熱情投入了一場全球性的禁雷運動。

1960年代末在佛蒙特大學就讀期間,威廉姆斯開始積極參與民權運動,參加學校對越戰的抗議示威活動。大學畢業後,威廉姆斯到墨西哥的一所小學教英語,開始對拉美文化產生興趣。80年代早期是中美洲的政治動盪時期,威廉姆斯曾帶領民權團體到當地去調查情況。

薩爾瓦多內戰期間,威廉姆斯協助組織醫療救護行動。她還大聲疾呼,反對美國在中美洲的政策。她表示,在當時那種政治環境下,這樣做阻力重重。威廉姆斯在中美洲第一次接觸到了地雷的問題。即使在硝煙散去後,地雷也會長期對人類的安危構成威脅。威廉姆斯在1992年展開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禁雷運動。

五年後的1997年12月,121個國家在加拿大渥太華簽署了禁雷協定。就在同一年,威廉姆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她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繼續推動全球禁雷運動擴大規模,如今已經包括了世界各地的1,200個組織。這些組織的工作取得了成績。世界上原來有54個產雷國,如今只剩下大約12個了,即使是這12個國家,也不是全都在生產。每年都會有很多地雷從地裡被挖出來,還有4,200枚庫存地雷被銷毀,我們說這是預防性禁雷行動,因為如果在埋設前就被銷毀的話,就等於是挽救了4,000條性命。”

威廉姆斯說,她通過工作發現和平並非烏托邦,而是一種義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去實現。她說:“你制定一種策略,一個計劃,去貫徹落實,持之以恆,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世界。這就是為和平而努力的全部內容,每天都要艱苦地工作,就像另外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貝蒂.威廉姆斯說的那樣,別跟我抱怨你的煩心事,除非你告訴我,你都採取了哪些行動。”

威廉姆斯說,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在黎巴嫩的衝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出現有100萬枚未爆彈。威廉姆斯說,這種危險促使全世界行動起來,100多個國家的代表2008年5月在都柏林開會,同意禁止集束炸彈。威廉姆斯相信,這種努力讓世界向和平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