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08日
摘錄自2008年12月7日中國時報綜合外電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際原油價格7月攀升至每桶近150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即一路走跌,迄今已崩跌2/3,汽油的成本隨之大幅降低,來到近幾年新低價位,讓飽受信貸緊縮及經濟衰退之苦的消費者與企業暫時喘一口氣。然而,「路透」通訊社引據專家分析,長期而言,低油價不見得對大家有利。能源價格低落會對石油業者的投資造成壓縮效應,導致未來的石油供給減少。而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還可能面臨油源供應不穩的問題,長此以往可能帶動油價再度高騰,甚至波動更加劇烈。
最重要的是,低油價會抑制替代能源的研發投資,且會深化人們對石油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依賴,削弱消費者節能減碳的意願,大幅提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德意志銀行的商品研究中心主任陸易思表示:「穩定的能源價格是任何長程計畫的根本。」印度石油部長潘岱也同意這番觀點,他認為:「今年油價劇漲驟跌的走勢是極糟的事情。」據德意志銀行指出,當前國際原油每桶僅有40多美元,並非可以維繫長久的價位,估計長期的合理油價應在每桶60至80美元之間。
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以及石油消費國間也普遍同意,恰當的油價應為每桶75美元左右,因為這樣的價位才有利於產油國投資新的生產,也才能鼓勵消費者提高用油效率,中東的產油大國也才得以維持預算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