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環保署長張國龍:低放射性核廢場 危險性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前環保署長張國龍:低放射性核廢場 危險性高

2008年12月17日
摘錄自2008年12月16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電已將台東列入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潛在場址,前環保署長張國龍認為,台灣地質不穩定,且低放射性核廢料大量累積,設場有絕對的高危險性,並不如台電宣稱的安全無虞。

張國龍為美國耶魯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台大物理系,也曾擔任環保署長,核能是其專長,但也反核不遺餘力。他昨天(15日)應台東大學理工學院之邀演講核能的反思。

他說,台電為了建核能最終處置場,一再向民眾保証低放射性的安全性,並透過高額回饋金、政治收買等手段,要在窮縣建場。 事實上,低放射性核廢料大量累積的輻射量相當驚人,一旦外洩,就是大災難。 此外,台電宣稱有銅牆鐵壁保護核廢料,但台灣是新生代地質,相當不穩定,每一刻都在動,所以包括台東在內,台灣沒有一處適合建場。處在這種地質上,再強的建築構造,都有龜裂、下陷的危機,而核能的半衰期長達兩萬多年,建場將永遠處在輻射外洩的威脅中。

他強調,台電聲稱核能是乾淨能源,事實上,從採鈾、濃縮鈾到供應發電的過程中,仍然會製出二氧化碳,核發電並不能解決溫室效應,只是延緩飽和的時間點,卻讓地球處在輻射危機中,最好的辦法則是完全杜絕核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