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20日
摘錄自2009年1月19日人民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缺乏低成本生成氫氣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們實現經濟型氫燃料替代石油的夢想,但最近研究發現一種光動能、含細菌酶的奈米粒子可以從水中釋放氫氣。《新科學家》雜誌稱該奈米粒子將把人們引向生成高能量氣體(氫氣)的新策略道路。
現有鉑催化劑生氫的方法非常昂貴,因為金屬酶所起的化學作用會被氧氣削弱,並會受到其生成氫氣的損壞;這使得含金屬酶在工業規模上使用困難且價格昂貴。
牛津大學化學家歐文‧萊斯納和同事弗雷澤‧阿姆斯特朗經過研究發現,一種細菌性氫化酶對氫氣和氧氣都更有抵制力。通常,氫氣的存在就會阻止氫化酶的活動,而這類細菌生成的氫化酶的功效卻能相對不受影響;即使在周圍空氣中氧氣含量達1%,該細菌酶也能繼續工作。這種新的細菌性氫化酶還能與二氧化鈦納米粒子緊緊結合在一起,因而使其更易生成一種光動能、可生成氫氣的粉末。而此種細菌性氫化酶的氫氣轉換率竟能與鉑催化劑生氫率媲美。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克裏斯‧皮柯特對用自然氫化酶生成氫氣的做法予以肯定。他表示:「氫化酶表明我們最終能做到什麼,以及目前已經我們已經做到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