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4日
摘錄自2009年2月3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台灣宗教界佔有相當地位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3日下午4時圓寂。聖嚴法師不但發願興建落實「心靈環保」的法鼓大學,也推動環保自然葬,尊重大自然,落實身心靈環保。
這幾年來,聖嚴法師提倡「心靈環保」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甚至開放法鼓山生命園區帶動環保自然葬,以綠色向世間告別。他常說,「人的價值,在於奉獻」,無論人生走到了哪一個階段,甚至走到了死亡的階段,若能秉持這樣的信念坦然面對,自然不會有恐懼產生。
法鼓山指出,環保自然葬有「節葬、潔葬」的觀念,可以改善鋪張奢華、浪費的禮俗,這是「生活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不浪費土地利用,有助於生態環境的平衡,確保人類生活空間共存共榮,這是「自然環保」;著重往生親人的感恩、追思,維護生命的價值和尊嚴,這是「禮儀環保」;最重要的是打破色身的執著,不再恐懼死亡,更是「心靈環保」的實踐。
聖嚴法師提倡自然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心靈環保等「四環」,他的理念完全貫徹在法鼓山的建設上。為了自然保育,台北縣政府當年列管保育的 7棵雀榕,位於法鼓山圖書信息館前方,因此,圖書館用地硬是向後倒退10公尺,以表示尊重自然。現在,這 7棵雀榕被稱為「7如來」。
水資源的再利用也是落實環保的一項,圍繞在法鼓山「女寮」寮房外牆而設的銅管,承接雨水蒐集到集水庫。回收的雨水,提供女寮及周邊澆花、清潔。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去年11月在台北縣政府與聖嚴法師進行一場東西方相遇的心靈對話,兩人都展現關懷自然的慈悲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