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蚌重現關渡 最大殼長達18公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圓蚌重現關渡 最大殼長達18公分

2006年03月03日
本報訊

大型蚌科的「圓蚌」再次現身關渡濕地消失已久的大型的蚌科貝類-「圓蚌」,再次現身。關渡自然公園人工濕地清淤工程中,意外挖出將近700顆圓蚌,最大的殼長可達18公分,根據圓蚌殼表的生長線及殼長研判,推測已經存活超過10年以上。據保育人員推測,這批圓蚌可能是在暴雨大水中,從關渡平原的農田漂流而來,才得以幸運地在關渡自然公園保留下來。

圓蚌屬於大型的蚌科貝類,又名無齒蚌或田貝,殼呈卵圓形,後端較突出,殼內帶珍珠光澤,原常見於河川、湖泊、池塘、或水田中。根據關渡耆老表示,1960年代之前,關渡濕地尚未面臨開發威脅,圓蚌處處可見,踏入水域,只需憑腳底觸感便能發現,殼長可生長至如同腳掌般大。關渡公園表示,由於圓蚌發現的地點在水磨坑溪人工濕地水質改善工程之終沈池,若不清淤人工濕地無法發揮其效能,也無法為廣大的關渡濕地改善水質。關渡公園工作人員及義工搶在工程進行之前,在1公頃面積的爛泥中連摸帶挖,將這些原生物種搬遷到其他的淡水水域,讓牠們得以繼續繁衍。



地球上近2/3的魚、蝦、貝類產於濕地,進而孕育濕地豐富的生命。台北盆地開發密度最低的關渡平原裡,依然保存了許多水生生物。民眾有興趣認識這批搶救出的水生生物,歡迎與關渡自然公園推廣部聯繫:(02)28587417分機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