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浮力通風和斜屋頂 今夏關掉冷氣吧! | 環境資訊中心

利用浮力通風和斜屋頂 今夏關掉冷氣吧!

2009年04月15日
作者:蔡明達(宜修網站長、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

在節能減碳已成全球主流價值的今天,我們似乎拾回了一些過去的生活態度:那就是建築應該以提供居住其中的人們與基地環境取得最佳平衡的一種思維。也就是,人們應該透過建築跟環境進行更和諧的對話。

也因此,我們今天所思考的房屋修繕、住宅改造,也許都可以回頭看看我們的上一輩,乃至於上上一輩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照片裡的房屋是台大的紅磚樓,當然這只是他在校園中的別名之一,他其實有許多名字。這棟房子的年紀很大了,建於西元1925年,距今已經84年了。

在他蓋起來的那個年代是沒有冷氣的。也因此建築師在蓋房子的時候,做什麼都是以讓室內環境最舒服、不悶熱為最主要的考量。於是乎從這點出發,便可見這棟老房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一是他的老虎窗以及天花板通氣孔的設計。大家應該都知道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但現在的我們卻鮮少住過房子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幫助通風與散熱。這種作法在學理叫做浮力通風。而我們看到這棟紅磚樓的老虎窗其實不是窗戶,也不是閣樓;它真正的用途是散熱,也就是當室內的熱空氣上升後,可以利用老虎窗的百葉將熱氣散出去。

要做到這種通風散熱,自然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室內的熱氣要能夠自然的往屋頂跑。但現今一般人家中的天花板往往都是封死的,自然熱空氣也就無法上升了。為解決此一問題,紅磚樓的天花板都有通氣孔設計,讓熱空氣自然上升到天花板上;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上面的孔洞就是天花板的通氣孔,在台大日據時期乃至於光復初期的老房子幾乎都有這樣的設計。

這棟房子另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便是他的斜屋頂設計。斜屋頂近年來又成為住宅,特別是別墅設計的主流建築語彙。然而,斜屋頂不僅僅是一種美學的價值(當然,過去的現代主義建築可不同意),更是一種屋頂隔熱的優良作法。

以這棟紅磚樓為例,他的座向正好是南北向的,也就是說,幾乎一整天的太陽都只會照到一半的屋頂(由於我們位在北半球,因此太陽是偏南照),就像下面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大家可以看到,下午的陽光僅照到一半的屋頂。此外,這棟房屋的迴廊設計,也讓太陽不會照到室內,讓室內更舒服。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透過住宅的方位設計以及斜屋頂的應用,這棟房子原本受到的太陽直射熱就少了一半(比較起我們大部分人的家都是平屋頂的) ,自然也就比較涼爽了。

透過屋頂的散熱(天花板空氣孔加屋頂散熱口)與隔熱設計(面向南邊的斜屋頂),這棟紅磚樓即使在盛夏,往往都到了11點才需要開冷氣。

最後,建議大家,如果你家是買地自建的話,建議可以多考慮房屋的座向設計以及斜屋頂設計,這可不只是為了漂亮!當然,如果你家已經是平屋頂,那麼建議在屋頂種些花草或者鋪設木地板,都可以讓頂樓的室內溫度更低、環境更舒適喔!

至於浮力通風原理的應用,如果是透天厝則建議可以利用房屋的樓梯(垂直通道)來協助室內進行浮力通風,當然,前提是環形樓梯(作用就像通風塔一樣)且頂樓的樓梯間門要打開。 必要時可以裝設抽風機製造樓梯間的負壓,來達到通風散熱的效果喔!

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在別的地方看到,照片中是南投的內湖國小,同樣也利用了斜屋頂與屋頂開窗(通風散熱)的做法來營造室內舒適環境。 

※ 正考慮房屋隔熱的朋友,建議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修繕面面觀:屋頂花台、屋頂隔熱及防水工程之間的三角習題

※ 本文轉載自宜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