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探討
你/妳曾經外遇過,曾經做出傷害過另一半的事情嗎?如果有人想出一個方法,讓你付一點點錢就能夠讓你彌補自己所犯的過錯,你/妳就可以不再良心不安,繼續逍遙的過著現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在此特別推薦這一個非常有趣又別具意義的影片與各位分享,這是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紀錄片,片中的這兩個年輕人,用了情人來比喻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並且透過很小的活動就引起了媒體效應,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影片所傳遞的中心思想,不論是用在情人之間或人與環境之間都一樣,想用錢去贖罪是行不通的,已經造成的傷害,是無法透過做其他好事來抵消掉。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造成傷害,若是傷害已經造成就必須面對並且處理這個事件,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若以這個想法做衍生性的評論,類似影片所嘲諷的碳補償措施的觀念,也在社會上其他的議題中層出不窮的出現。以最熱門的企業社會責任來說,有許多企業利用基金會或是CSR的形象來跟社會大眾宣成他們是具有社會責任的公司,並經由捐贈慈善機構金錢或是鼓勵社會大眾或其他企業做好事,來中和並抵消他們所犯的過錯,這種形態的CSR其實根本就是種模糊焦點的作法,藉著CSR的名義讓社會大眾忽略掉他們企業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也往往是對真正問題視而不見鴕鳥心態,誤認為只要花錢就能夠由他人來代替你改善社會而不用自己負責。
於是許多宣稱奉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所造成的汙染並沒有減少,企業內部的組織文化沒有改善,對於上下游及合作廠商的剝削也依舊持續著,但他們只不過在賺了大錢之後,捐一些零頭出來,或是把較不能夠為社會大 眾所接受的環節外包出去,讓其他人扮黑臉,就能夠扳回顏面成為人們口中的慈善家這不是比碳補償條例更加可笑。
更糟的是,就像影片所說的,因為人們誤認為對自己所犯的過錯可以有補償之道,反而對於做壞事不再良心不安,而讓情況變得更糟,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在推動時常見的負面效應,此舉會讓社會大眾誤以為擁有CSR部門的企業就是具有良心的企業也會負起自己的責任,於是就不再透過立法的途徑而去 制衡企業或是監視形象良好企業的一舉一動,也讓不肖企業有了更多轉移焦點的藉口和機會,使企業主把CSR思考的焦點轉移到能吸引大眾注意的公關性質的活動中,而不去改善人們容易忽略的基本面,這就是典型的負面效應。
回到CSR的本質,一間真正用心在做CSR的企業,絕對不會是大家在媒體上所常看到的捐錢或辦公益活動的企業,反而是一些低調但是做事實在的企業,因為CSR並不是一項嘩眾取寵、一夕可及的概念,而是必須透過一點一滴的實踐去累積起來的。並且因為每間的組織狀況不同,個別企業中的CSR將不會有固定的標準規則可以依循,需要具備堅定的目標和足夠的毅力去不斷的修正問題才能夠 找出符合自己企業的CSR形式。
CSR的根本精神應該是在組織中和生產中以致於其周邊的衍生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盡可能做到無害於他人並有益於社會,而資訊透明化(不是選擇性公開),並且在組織內建立監督及查核機制更是CSR不可或缺的要素,除此之外,主事者還必須認清CSR永遠沒有所謂達到目標或是完美的一天,而只可能是一個里程碑一個里程碑不斷往前。唯有在這樣的概念之下去談CSR,其意義和價值才能彰顯出來,否則CSR即可能被操作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公關工具而已,但在台灣或國外,能了解CSR本質的企業又有幾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