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日】地球憲章在台灣 啟動環境新倫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日】地球憲章在台灣 啟動環境新倫理

2009年06月06日
摘錄自2009年6月5日公民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接連面對全球暖化、金融海嘯等重大危機的挑戰,台灣乃至全球都亟需一種嶄新價值,不僅要回頭反省,更要開創永續未來。為了建立公平、永續、和平的社會,「台灣地球憲章聯盟」(Earth Charter Taiwan)選在世界環境日前夕正式成立,第一任台灣地球憲章聯盟主席李育青期許,這項全新的倫理架構能從個人認同出發,對未來有永續願景並在生活中實踐。

「地球憲章」起源於1994年「地球議會(Earth Council)」的成立,目的再推動地球高峰會議行動方案(Agenda 21)的具體落實,在地球高峰會主席Maurice Strong及國際綠十字會主席Mikhail Gorbachev領導下,開始「地球憲章提案」。

全球也有超過2,000個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在推動地球憲章的價值,但反觀已開發國家如八大工業國(G8),Brendan Mackey指出,雖然這些政府未必反對地球憲章的理念,但對簽署文件則感到疑慮。不過,他認為,在這種保守體制中,若是領導人願意帶頭呼籲,一方面可以避免簽署文件帶來的顧慮,也能對國家產生影響。

因此,對於成立記者會上能有5位跨黨派的國會議員,包括蔡同榮、田秋堇、黃義交、邱鏡淳與黃瑋哲,願意出席並承諾支持地球憲章,Brendan Mackey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此外,Brendan Mackey也提到,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國際地球憲章總部,推動地球憲章9年至今,工作人員仍然只有3人,目的除了避免成為龐大的行政機構,也是希望各地團體,能用自己的方式串連、運作,故十分樂見於台灣以自己的方式推廣地球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