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與屏北高中合作的小清華計畫,今年與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合作,推派5位代表參加即將於荷蘭舉行的第26屆「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5位代表將以發表「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的報告,讓原住民守護糧食的傳統知識在國際發光!
來自屏東霧台部落的魯凱族李祖兒、高雄茂林部落簡家洵、台東大鳥部落的排灣族許敬、屏東竹坑部落的潘平臣、以及台東東河部落的阿美族高書辰,都是屏北高中原住民專班高二學生,經過幾個月來課程培訓、徵選,從77位學生中拔擢而出。
CEI是一個全球性網路,致力於中學老師及學生的環境教育交流與創新思考。這兩年來,透過國內地球憲章聯盟連結原住民部落,徵選原住民高中生參加在各國舉辦的CEI大會。
此次大會主題為「跨界合作的永續發展」,台灣團則以「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為主題回應。本身即來自具有海洋性格的阿美族,高書辰以「氣候變遷對於海洋民族的影響」探討同是海洋原住民族的達悟族捕捉飛魚的傳統,因氣候變遷越來越少,而影響其文化。為了甄選,他參加了好幾天的課程,其中對於藍色經濟印象特別深刻,強調提供在地、不破壞環境為前提的就業機會,加深了高書辰探索經濟與環境之間存在的友善連結之關聯。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祕書長陳慈美表示,2010年10月於台東舉辦「慶祝地球憲章十週年亞太地區大會(EC+10)」之後,再度獲國際環境守護組織 CEI 邀請參加的國際環境會議,2011年7月第一次組團,由台東的部落推派4位學生代表台灣參加在匈牙利舉辦、以「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看自然遺產與旅遊」為主題的大會,台灣方面以「尋回小米文化、邁向永續未來」回應。
今年聯盟則嘗試與小清華計畫合作,由77位學生選出最能代表台灣特色的學生。甄選過程十分激烈,除了為期幾天的環境教育課程,並依據參與程度、臨場表現評分,選出16位學生,再從中選出各方面條件符合的對象。他們將組成「台灣地球憲章青年團」參加2012年7月1日開始在荷蘭的大會。
陳慈美表示,CEI也邀請台灣為主辦國,2014可望於台灣舉辦。清華大學教務長陳信文也於地球日研討會中口頭答應成為主辦單位之一。
小清華計畫 培育原住民人才
設於屏北高中的「清華原住民教育實驗專班」,是由清華大學與屏北高中合作設立,2009年八八風災後,清大有感於弱勢族群學生進入國立大學之不易,而將協助原鄉的行動化為具體而長期的實際行動,提供南投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等八八水災受災縣市原住民學生完整的人才培育計畫,期待日後能重振部落,在時任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支持下,快速付諸實行。
小清華計畫目前只有2個年級,77位學生;1年級33人、2年級44人,今年透過「小繁星計畫」申請免試入學已有42位學生報到,尚有18個名額,將透過申請入學招生。
不過外界對此項計畫褒貶不一,不少支持者為此感動,但也有質疑聲浪包括,以漢人優勢文化強加在原住民身上,無法保留原住民文化等。這也使得清華大學更加戰戰兢兢全力以赴,22日研討會上,教務長、共同主持人都全程參加,也支援部分講座。
計畫共同主持人之一前清華大學教授陳舜芬即表示,這兩年已逐漸依據現況進行調整,而八八風災受災戶學生人數並不多,因此計畫也擴大到6縣市原住民學生。未來將定期檢討,依據執行成效決定是否持續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