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移樹蓋「梯田」惹爭議 改「水田」矇混民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市府移樹蓋「梯田」惹爭議 改「水田」矇混民意

2009年07月03日
本報2009年7月3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黃慧珊報導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擁有公館一帶少見的老樹林「移樹蓋梯田茶園」引起爭議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開發案,昨(2)日市府都審會審查客委會針對樹保會要求的變更設計案。但翻開變更案一看,爭議的「梯田」只是改了名字變成「水田」,環團和當地民眾痛批,客委會的誠意卻令人質疑,「不換湯也不換藥」,根本不尊重民間團體、市府、樹保委會三方達成的共識。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說,目前開發單位提出的計畫書裡,要遷移的樹量、樹種、移植地點都標示不清;爭議最大的「梯田」居然也只是改個名稱變「水田」。針對跨堤平台的部分,他希望能將規模盡量縮小,可以改成跨堤通道,盡量減少對原地生態的影響。另外,他也質疑連結園區到公館水岸新世界的自行車道是否真的有必要,。

前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說,她在6月接到客委會主委的電話說「決定不要梯田了」,正在高興大家保樹的努力沒有白費,卻看到不換湯也不換藥只換名字的變更案,令她非常難過。

針對窪地處移樹填土做自行車道的部分,開發單位在新規劃中把自行車道架高,並解釋如此對原本地形改變小也不會影響樹木。但陳情團體說,自行車道雖然架高了,但只要有人有車,還是會影響到樹冠生態。跨堤的目的只是要打破堤防讓市民體驗河岸之美,沒必要從園區中間開過影響生態。

他們建議,自行車道可以建在人車都較少的水源快速道路那面,該處位在園區邊界,不會擾動生態。都委張樞直言,「不跨堤其實對市民沒什麼影響,但都市綠地的消失卻是影響甚大。另外,自行車道的安全性,包含路寬、人車道分別、和斜坡設計,都令人有疑慮。」

聽完各界陳情,許多都委都表示希望開發設計能朝向「人與自然區塊切割」,將主要活動集中在兒童交通博物館建築體周圍。都委林俊興說,若只是為了彰顯公園主題,而刻意將原生樹木移掉,改種代表客家特色的油桐、茶樹,那原欲宣揚客家精神的美意「恐怕打折」。

根據台北市樹保委員會6月6日的決議,此案的樹木移植數量不得多於開發單位所提的87株,而跨堤平台應增加綠化,並以減量、輕化、少擾動為原則,且指定區域不宜動工。陳情團體表示將持續監督,並要求開發單位應盡快螢橋國中舉辦聽證會,在變更設計過程中納入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