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水柳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溪畔水柳

2009年07月05日
作者:孟琬瑜

在柯子湖溪畔採摘桑葚的時候,總覺得暖暖的空氣中,始終濛濛飄飛著一些說不出的什麼;採下的桑葚果實上,也沾附著一絲絲白色的棉毛。心中滿是疑惑。

直到看見河畔幾株靜立的水柳,才憬然驚覺我們似乎早已錯過今年的水柳花期。

圖片提供:孟琬瑜

水柳是台灣的本土植物,喜愛在溪流溼地落腳。初遇水柳,是懷著小咕嚕的那年冬季,我們在一月底的晴日翻越頭前溪的堤防,徒步漫遊於溪岸河床。我再也難以忘記,那日撞見早春的水柳一樹葇荑花開,伴著新葉萌發的清新景象。

三月中旬的此時,水柳的果實成熟了。雌葇荑花序滿佈著細小、紡錘形的開裂蒴果。遠看的一樹綿毛,其實是庇護著微小種子的柳絮。

圖片提供:孟琬瑜

水柳的種子僅有筆尖大小,以風為媒介,乘著柳絮招攬了風,得以空中飄飛。風起時,空中盡是輕飄飄的飛絮,有如飄降三月雪。

正午前暖烘的陽光引領著視覺,只要一陣風來,紛飛的纖纖柳絮,便如點點銀光。忙著蒐集咸豐草果實當飛鏢的小咕嚕,忙著採摘野花成束送給我的小瑀魚,馬上放下手邊的東西,歡呼著追隨、盡力捧取,收集著風中的飄絮。

我又回憶起謝道蘊以「未若柳絮因風起。」如何活靈活現地形容了白雪紛紛的景象。

春風止息。

凝聚成團的柳絮,有時沿著地面翻滾如煙塵,有時被攔截在樹枝上,有時意外地讓蛛網捕獲,也有些停歇在大花咸豐草和桑葚的果實上頭,有些暫棲在我們的肩頭、髮梢,只是再一陣風來,也許又輕飄飄飛了去。

圖片提供:孟琬瑜

小咕嚕和小瑀魚幾度緊追著柳絮奔跑,想以雙手撲捉,只是它們太輕盈,終究難以攔截;阿德端著相機,以鏡頭捕捉咕嚕和瑀魚初遇柳絮的歡喜,也攝獵著柳絮飄飛如雪的景象,卻發覺空中與蛛網上的竟難以對焦,原來再精密的光學儀器捕捉自然也有極限;我ㄧ旁靜立或蹲踞,只以記憶,烙印了暖陽中,陣陣雪白飄飄的景象,阿德和孩子們各自的專注與歡笑,在心頭靜靜描摹、默默入畫,將這幅不用上山賞雪的童趣畫面,收藏心底。

一週後,重回水柳樹下。那空中盡是銀白飄絮的景象,竟然在清明前春雨紛紛的潮濕鋒面中,悄然凝止,僅餘少數尚未掉落的果序,等待下一回春陽照拂,薰風中開裂、遠颺。

深知與美的相遇需要運氣,需要等待,只能在微微的惋惜中,暗許心願,明年春天,可別錯過水柳花開,與三月飄絮的奇景。

水柳:Water willow 特產於台灣低海拔溪岸濕地或水邊的特有植物,是冰河時期影響遺留的印記。落葉小喬木,雌雄異株。單葉互生,卵形,細鋸齒緣;葇荑花序頂生;蒴果;種子被有柔毛。水柳還是紅擬豹斑蝶幼蟲的食草之一。

關於水柳身世,更詳細的參考資料請點選此處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薄雪草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