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8日
摘錄自2009年7月8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有「蝴蝶蘭王國」美名,是世界上重要原產地與輸出國家,然而在蝴蝶蘭品種開發實務上,卻常見雜交育種沒辦法順利結實跟孕育稔性種子的狀況,失敗率高達70%,為了解決蝴蝶蘭不孕問題,國科會經費支持下,嘉義大學研究團隊歷時三年研究中,初步歸納蝴蝶蘭育種障礙有染色體倍體數、雄親跟雌親等因素,研究團隊進一步針對雌親,也就是母方生育障礙的蝴蝶蘭品種,開發出「改良式切柱法」,搭配無菌播種技術的改進,成功克服蝴蝶蘭雜交育種的部份問題。
參與研究的國立嘉義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徐善德說:「在這個切柱法裡面,在傳統上純粹是一種物理,我們再加上一個生物性方法,所以我們把它命名為『改良式切柱法』。」
研究團隊指出,利用切除柱頭授粉法,可以解決用正常沒辦法授粉結莢的品種,順利結莢,預期可以得到更多過去難以雜交成功,而且具有獨特多樣的蝴蝶蘭新品種,藉以提升台灣蝴蝶蘭產業競爭力,這項新興技術目前提出申請專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