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業邁入環保新時代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拆船業邁入環保新時代

2009年09月23日
摘錄自2009年9月22日中央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從9月15至16日舉行的「2009上海國際海事論壇」中指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展拆船業帶來的安全、環境與健康問題,引起全球海事專家的高度重視。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老舊船舶加速報廢,部分貨船甚至提前淘汰,讓拆船業前景相當看好。然而,拆解船上大量的各種有害廢棄物,諸如油類、石棉製品、重金屬、油漆等引起與會海事專家高度關注。專家們普遍表示,如果拆解過程中不以安全環保的方式加以處置,極易洩漏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給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專家指出,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簡稱《拆船公約》)今年5月在香港通過,必將帶領全球拆船業邁入「綠色拆船」的環保新時代。

《拆船公約》是國際航運界在促進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又一重大舉措,國際海事組織將該公約命名為「香港公約」,這是第一個以中國地區命名的國際公約。我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作為世界主要的拆船大國、造船大國和航運大國之一,理應認真履行所承擔海洋環境保護責任和義務,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拆船公約》。

據瞭解,對中國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而言,公約的出臺為主管部門完善拆船企業與退役船舶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機遇,但主管部門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目前大陸涉及拆船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缺乏相關的技術標準和執行機制。專家表示,相關主管部門應借《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修訂之機,抓緊建立符合公約要求的管理規定和制度,實現對船舶從設計、建造到營運到拆解的全程監控,為公約的國內實施做好準備。

對中國大陸拆船企業而言,公約的實施將創造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有利於增強中國大陸拆船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拆船企業應認清當前形勢,增強「綠色拆船」理念,加強自身的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能力建設,從硬體設施、管理制度、拆解技術、人員培訓等各方面創造條件滿足公約要求,借公約實施的契機贏得更多市場份額,實現更大的發展,為全球海洋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船舶拆解不僅涉及造船、修船、航運等相關行業,也涉及到各有關國家政府對拆船業監管方式的轉變,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拆船目標,不僅有拆船企業的責任,有造船、修船和航運業主的責任,更有相關國家政府的管理責任。而且,由於各國拆船業發展不平衡,投資較大、拆解週期長,資金佔用較大、資產盈利率低,致使市場波動起伏頻繁,生產經營風險較大。業內專家同時也向國際海事組織呼籲:建立共同的社會責任體系,加強技術援助,設立拆船環保基金,促進、扶持各有關國家拆船企業改善安全環保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