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博弈之後 澎湖長考的開始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拒絕博弈之後 澎湖長考的開始

2009年10月04日
作者:呂苡榕

全台第一次的博弈公投結果以反對收場,顯示反賭、反水泥化建設、反經濟至上開發模式,支持以生態、文化特色結合綠色能源的發展思維大有人在。公投的結果反映了一項事實:地方有能力決定自己不要甚麼。

人口外移一向是非都市地區的主要問題,由於沒有足夠教育資源,小孩子要繼續升學勢必得離開故鄉。加上工作機會不多,因此青壯年人口通常往較大的市區移動,造成空屋比例極高,獨居老人和小孩教養問題嚴重。

澎湖也是其中之一。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進行「永續島計畫」(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459)的經驗為例,在三級離島東嶼坪,只有少少的數十戶人家,加上當地國小遭到廢校,小孩必須遠道馬公就學。島上一戶人家,取了一位外籍配偶,嫁來澎湖後開始學會閩南語,不懂中文也不會說中文的她,在小孩接受學校教育以中文作為溝通工具後,逐漸失去與小孩溝通的能力。

又如,台灣大學漁村服務社在許多離島進行社區服務的工作,曾拜訪一位重聽的獨居老人,發現獨自待在家中餓了三天。原來,雖然鄉公所有專為老人準備了餐點,但老人的子女都來到台灣,由於不好意思讓熟人知道沒人照顧他,因此寧願強忍飢餓。

離島缺乏天然資源卻有大量豐富的環境條件,為了創造就業市場,澎湖在傳統漁業式微後逐漸走向觀光產業,只是每年秋冬強烈的東北季風讓澎湖旅遊季頂多只有6個月。加上離島地區機票昂貴、交通不便,造成澎湖旅遊上的門檻。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博弈成為離島一個特殊的選項,做為刺激觀光人口的誘因、開發勞動市場的機會。只是這樣的提案只反映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經濟發展想像上的貧乏,抽離一個地區原有的脈絡,強行加入的是毫無特色、專門以經濟為考量的建設。如同台灣各個地區不斷出現的工業區或觀光農場。

博弈不是單一事件,也並非僅發生在離島的狀況,而是每一個面臨人口流失與經濟衰退的非都市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

當政府以就業市場和經濟成長為誘因,強加一個博弈特區或科技園區給地方時,地方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

回頭看看澎湖已發展的觀光產業,幾乎以掠奪的方式耗盡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以七美為例,長年的觀光發展讓當地海洋資源遭到破壞,而近年旅遊業開始轉向另一個小島──吉貝。觀光旅遊成為一種兩難,經濟與環境的對立面衝突。

假如觀光是澎湖的路,怎樣的模式能夠兼顧兩者?

澎湖東西嶼坪永續島計劃或許是一種嘗試。永續島,企圖以責任旅遊的方式讓遊客待在定點,對當地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並且降低在旅程中對環境的負擔,讓旅遊不再是掠奪當地自然資源,而能夠與當地環境和平共處。

而生態旅遊也是另一種澎湖逐漸興起的旅行方式,由當地人身兼民宿業者與導遊,為遊客介紹當地特殊的人文和生活型態。不過,在生態旅遊的框架底下創造就業市場,還需要政策支持,例如為當地人設計導遊認證機制,並教育民眾與遊客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走過的任何地方。

這些軟體條件的培力,才是非都市地區真正需要的,站在當地的角度發展適合地方的產業模式,而非一味的出錢建設多餘的硬體設備,例如充斥在海邊的消波塊和無用的港口。

拒絕博弈之餘,眼下問題仍然存在。但博弈為地方提供一個凝聚的機會,大量的澎湖旅台青年投入討論,並且思考怎樣方式能夠振興當地產業。公投結束,如何延續因故鄉危機而凝聚的遊子才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