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米農也需盡份力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米農也需盡份力

2009年12月06日
摘錄自2009年12月6日法新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全球將對抗氣候變遷大部分焦點放在燃燒化石燃料及濫墾雨林的同時,水田也是產生甲烷的主要來源。

國際稻米研究所專研氣候變遷的生物學家瓦斯曼(ReinerWassmann)指出:「如果你走過水田,就會有氣泡冒出,那大部分就是甲烷。」

全球暖化最為人所知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但甲烷在大氣中保存熱氣的效能,至少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他說明,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中,甲烷就佔1/5。

甲烷有10%是稻米耕作產生,其他則來自於包括牛及垃圾掩埋地分解出的氣體。

57歲的米農杜明戈告訴法新社:「如果是我們造成這問題,我們並非故意,僅是試圖要存活下去。」她說:「要怪應怪大型工廠和工業家,為何挑上如我們這些小農夫?他們才是大型排放污染源。」

瓦斯曼的說法帶給大家一些希望,他說,降低稻田溫室氣體排放並不需要犧牲,可採較有效率農業政策。第一步就是讓農夫用較少的水,因淹在水中的有機物質會分解而產生甲烷。「可見的唯一解決方案就是省水,並提高氮肥使用效率。」